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2 / 2)

加入书签

“月姐,我送你和姐夫回去。”张兴看完热闹插嘴道,还不忘补充一句,“我中午午歇了,刚睡醒不久,正精神着呢。”

他和袁牧自小一同长大,天天跟着一起姐姐姐的叫,和亲姐也没甚么两样了。

“……”袁月松口,“成。”

张兴去牵驴车,不多时驴车等在院子外,赵景清和袁牧送他们出门。林翠娥拉着袁月的手,小声叮嘱几句,母女两的体己话,没让第三人听见。

袁牧将刘正安放上驴车,赵景清同袁月道:“大姐,下次再来玩。”

袁月:“好。”

目送驴车驶离,林翠娥面露愁色,缓缓叹了口气。

赵景清注意到,“娘,怎么了?”

“没事儿,就是舍不得安安。”林翠娥鼓起精神道。

赵景清点点头,安慰道:“过些日子接安安来玩。”

走进院里,袁老二坐在堂屋门槛上抽叶子烟,吞云吐雾,瞧着脸色不大对劲。林翠娥念叨,“你一天愣是离不开你这杆烟……”

袁老二灭了烟,起身找活干。

赵景清觉得奇怪,但瞧着两人和寻常一样的拌嘴相处,便没再多想,叫上袁牧回屋,取出兰香给的荷包。

打开荷包,赵景清将其中的东西取出,是卷起来的银票和叠起来的信,赵景清先展开银票,是一百两面额的,共有十张。

一千两!

赵景清和袁牧面面相觑,震惊得无以复加。

对方找他们下药,许诺事成后给一千两报酬,他们帮着姜夫人做套,姜夫人便给了他们一千两。

赵景清艰难开口,“这、这也太多了……我们做的哪能值那么多?”

“这……不是咱们认为值不值,而是姜夫人认为值不值。”袁牧倒是想得通,一千两对他们目前来说,得辛苦忙碌近一年才能赚得,是一笔巨款,但对家大业大的姜夫人来说,却算不得什么,袁牧短暂沉默后开口,“咱们先收着,不要动用。”

赵景清点点头,将十张百两银票卷回去绑起来,放回荷包,继而展开信纸,其上字体娟秀,却透出锋锐的气势。

信上话语简短,先道多谢相助,再道让他们不必担心安危,最后道酸浆豆腐不过是当地的寻常豆腐,算不得特殊,他们可以做了卖。

赵景清看完开心道:“咱们豆腐能新增一个口味了!”

袁牧想得更多,姜家的事儿现在不明朗,姜夫人说得自信,但袁牧仍旧担心,万一姜夫人没能成为姜家话事人,他们卖酸浆豆腐,不就成了活靶子?转念一想,从他们站队姜夫人之日起,就已经做出抉择,卖不卖都一个样,人家要找上门算账,还能因为他们不卖酸浆豆腐放过他们吗?不能。那还不如做了卖,还能多门营生,多赚些钱。

袁牧思绪千回百转,也不过一瞬之间,“待会儿咱就磨豆浆发酵做酸浆水。”

“好!”赵景清将荷包放进装钱的木箱子,招呼袁牧出门忙活。

袁牧起身跟上。

——

山阳镇,黄府。

窗前挂着鸟笼,鹦鹉在里头上下蹦跶,黄宁立在那儿,“文曲星,来跟我读,床前明月光。”

鹦鹉上蹿下跳,“嘎嘎嘎——!”

黄宁:“……”

“好好跟我学,不然把你炖肉吃。”黄宁威胁完,继续教,“床前明月光。”

回应他的依然是:“嘎嘎嘎——!”

黄宁:“……”

糟心玩意,凭什么刘贵的鹦鹉会唱曲会背诗,他的就是个蠢货?!当着是气煞人也!!

枉他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