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7(1 / 2)

加入书签

她嫌她命太长了?”

李小川也觉得没有绣使庇佑,再探庄子简直是死路一条。

知树送走李小川,又回来站在门外,颜如玉正在伏案疾书,待他写完,知树才道:“公子,桑大夫所说不无道理。”

颜如玉自然也知道桑落所说有道理。

三夫人养那么多个面首,哪里用得上回阳之药?

这个药会给谁?

这么大费周章,一定不是普通的关系。

颜如玉再次打开肃国公府的卷宗。

成立绣衣直使后,绣使将京城皇亲贵胄,文武百官的家宅内外之事尽数归集于案牍库,这是他必须要成为绣衣指挥使的缘由之一。

肃国公娶有一妻三妾。三夫人是第二个小妾,因于国有功,先帝给她封了诰命,肃国公死后,国公府一直是三夫人当家,自然是要想方设法地要自己儿子袭爵。

肃国公的子嗣并不多,除了正室育有一子一女,三夫人只生了一个儿

子。

正室的儿子娶妻纳妾好几年,依旧无所出,这其中多半也有三夫人的手笔。

三夫人的儿子也已到了成亲的年纪,这两年一直在挑姑娘递画像,也不知是不是权贵们打心眼瞧不上三夫人的做派,这婚事始终未成。

三夫人为了袭爵,着急替她儿子延续血脉,走歪门邪道也不无可能。

颜如玉合上卷宗,问知树:“余承呢?”

“余大人带了几个人去查轻语楼了。”

颜如玉站起来:“此事一旦查清楚,轻语楼必然易主,你安排个晓字辈的人,务必接过来。”

晓字辈不属于鹤喙楼,而是公子自己的暗卫。看来公子是另有打算了。知树凛然而立:“是。”

门外跑来一个小绣使,恭敬地站在远处:“指挥使大人,宫里来人传话,说太妃召您进宫。”

待人退下,知树道:“公子,太妃恐怕要问您圣人伴读的人选。”

太妃要从各家勋贵挑出几个孩子,给圣人做伴读。绣使的消息纷沓而至,与天子同窗,何等荣耀,各家内宅是打得头破血流,其中也有肃国公府。

颜如玉过目不忘,早已将各家卷宗的内容铭记于心。

以至于进了宫,太妃提起各家,他皆对答如流:

“镇国公家有三子,年龄合适的是二房的钟离博文,学识好些的是三房的钟离图瑞。国公喜爱博文,而夫人与三房近一些。”

“昭武将军家的长孙邬司南,十七女邬司晴年龄和学识都不错,尤其邬司晴骑射、书画皆精湛。似乎大将军想要十八女入宫。这几日正闹得厉害。”

“肃国公府呢?”太妃问道。

颜如玉目光一顿:“启禀太妃,肃国公府仅二男一女。长子早已过了伴读的年龄。”

圣人坐在旁边,握着太妃的手,声音虽稚嫩,但说话清晰有力:“次子呢?”

“次子乃三夫人所生,年纪也偏大了,今年十七。”

说是伴读,其实更多的是替圣人挑将来的近臣。要一碗水端平,论长幼,论地位,论声望,论容貌。总之,儿女多的家中,少不了一番头破血流,尔虞我诈。

圣人有些愁,说道:“这样选,恐怕会出人命。实非朕之本意。颜大人不如给各家两个名额。”

颜如玉摇摇头,说道:“圣人仁善,天资聪颖,将来必成一代明君。只是……”

他略顿了顿,才又说道:“圣人一举一动皆关乎天下民生社稷,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沙场带兵临敌,若有半分疏忽,则全军覆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