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5(2 / 2)

加入书签

昼夜不休,以致青衫染血,仍不辍诊,灾民无不泣下。

今赖皇恩浩荡,九县百姓已领赈粮,重筑茅檐。九县灾民伏乞,圣明表彰桑氏巍巍之功,使仁心永传,医道长存!

卫辉九县灾民伏地叩拜。”

长长的、鲜红的万民书,还是第一次见。

落款处签着或者画着九县灾民的名字。大大小小的、歪歪扭扭的名字。透着山中村民最质朴的心。

殿内一片寂静。

“启禀圣人、太妃——”夏景程继续说道,“臣等离开卫辉府时,不少灾民自发一同入京,得知臣等入宫觐见圣人、太妃,灾民托微臣进献宝物,以谢天恩。”

圣人道:“准。”

李小川退至殿外,将沉甸甸的灰色包袱抱了进来,解开摊在地上。

包袱里的东西,七零八落,滚了一地。

太妃站了起来,朝圣人伸出了手。母子二人一同走下台阶。文武百官皆围了过来。

有麦穗子、番瓜、番薯、白菜、一袋子黑豆和一袋子黄豆,还有一件兽皮褂子。

“入冬之时,还能拿出这些来,可见他们想告诉圣人,这个冬天不算难熬。”太妃蹲了下来,拿起那件兽皮褂子,兽皮还带着一点腥气,胸前绣着的“万岁”二字,也不如宫中绣娘的针脚。

她将褂子替圣人穿上,微微一笑:“很合身呢。”

文武百官尽皆跪倒:“皇恩浩荡,泽被万民!”

太妃的目光落在那把椅子上——是他回来了吧?为了桑落。

很快,她端正了面色,垂问:“夏医士,你们走了多久?”

“回太妃的话,带着灾民走起来慢一些,所以十日前就动身了。”夏景程眼神微动,垂着眼睑不敢直视太妃。

难道不是颜如玉的主意?地上的那颗白菜蔫蔫的,表面的叶子都发黑了,看起来真是摘了许久。兴许只是巧合?太妃又问:“灾民入京是何意?”

李小川道:“他们也带了一份谢礼,想要感谢桑大夫。”

夏景程补了一句:“正是,他们正候在宫门外,微臣一会就带他们去丹溪堂找桑大夫。”

在宫门外。

“走吧,圣人。”太妃牵着穿着兽皮褂子的圣人,走进冰雪之中,一步一步拾阶而上,站在了宫墙之上。

宫外的灾民,有拄着拐的,有断了手臂的,还有包着脑袋的,看到城墙上的人,一时忘了跪,还喊起来:“是我们缝的褂子!是我们缝的褂子。”

这才有人想起来要跪。众人跪了下来:“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妃看向众臣:“众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

刑部大门前,雪被扫得干净。

今日,三个苦主的家眷更多了些。又哭又嚎,哭天抢地的喊着冤枉。

原本没有多少人,只是他们将路拦腰截断,过路的人被迫留下来看这一场伸冤无门的闹剧。

忽地,从北面响起马蹄声,几匹宫中的快马朝着刑部踏着飞雪奔来。

待马匹停下来,众人才看清马上的人。

有两个青衣小吏,又有一个小小的内官,身后跟着一群禁卫。

禁卫后面乌泱泱地跑来一群人,个个都衣衫褴褛,皮肤黝黑,有些还带着伤,或抱着,或背着,或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将那一群哭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