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1(2 / 2)

加入书签

吴奇峰看他一眼,一边收拾脉案,一边问道:“可是想出诊治之法了?”

王医正说道:“下官这两日查了不少典籍,依下官之见,疳疮只是概称,门类还需细分,或感染,或传染,或受伤,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疮症。”

他取出那张纸,推向吴奇峰:“下官认为疮为表,病为本,故而疳疮不能光以风热和湿热分类,而应该以‘干、湿、软、硬’分类。其表相不同,所涉病症不同。诊案中的汤方如撒大网捞小虾,无济于事。”

王医正记忆力倒是不错,连桑落的比喻都背下来了。

这些话与过去在书中所读的大相径庭。但细思之后又觉得十分有理。

吴奇峰放下手中的脉案,将那张纸拿起来读了一遍,身姿也端正了起来:“继续说。”

“此案中只提到阳骨生疮,疮口出水,疼痛难忍。即便去过青楼,也不能断定就是花柳病。花柳病粗分为梅疮与鱼口病,从诊案来看,基本可以排除梅疮。而鱼口病的病症极易与一些疳疮混淆,非面诊不能确诊,”

王医正又将方才桑落的话背得一字不漏,又添了一句,“故而下官恳请亲自为此病患面诊。”

说完,他有些忐忑地看着吴奇峰。

杏林之中,常有“疡医特为世所贱”的说法。疡门除却军医需要,留在太医局的疡医多数只能治疗一些骨折、疔、疮、疖、瘻和痔等简单的病症。故而在太医局中,疡门也不甚受重视。

王医正与吴奇峰有同乡之谊。昨日腊八,吴奇峰在宫中当值,他找了个由头进宫给吴奇峰送礼。吴奇峰很是高兴,这才越过负责疡门的太医,给了他一个诊案,让他研究诊治的法子。

诊案隐去了姓名,还找到太医令处,可见绝非寻常人物。若是能治好固然很好,若治不好,有了今日这番话和这张纸,也能助他在吴奇峰面前得脸,将来擢升自然也更多机会。

吴奇峰看着手中的纸,面色和煦,微微颔首:“你用心了,待本官问过,若他同意,你便亲自前去诊治吧。”

“是。”王医正应道。

“那个女医官——”吴奇峰问道,“桑医官如何了?”

王医正装作认真公道的评判模样,说了一连串的话:

“医术......稀松平常,但身为女子,能有这等医术,也算是不错了。”

“她是江湖郎中出身,书读得少一些,竟然连风热、湿热都不知道,下官今日着实气不过,让她多看些医书,毕竟行医治病出不得半点岔子。”

“昨日跑去蝶山义诊,都知道是太医局的女医官,闹的动静不小。下官也提点了她,让她不可对外借太医局的名号行医。”

“前几日总是提前离开,下官也不好说太重,这两日倒是按时点卯了,至于别的规矩,只能慢慢学。”

吴奇峰闻言点头:“十几岁的小姑娘,是太妃亲自定的女医官,这是开先河之事,不可轻慢。交给你我也放心,你就当学徒带吧......”

王医正垂首:“大人放心,下官晓得轻重。”

---

桑落不知王医正去了宫里,但她并不担心,也无暇担心。

刚一到晌午,倪芳芳就穿着桃红小袄,提着一篮子点心来寻她了。

桑落完全没有想到,昨晚刚说完,今日就真来了。

倪芳芳进不得中院,只能站在门口的天井处候着。走来走去的医官们,长得虽不说多好,至少也是清白世家的子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