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5(2 / 2)
再说一遍,一家之言啊!【敲黑板
这章作话比较长,塞了些不适合放在文里骗钱的内容。
——
[1]出自《战国策》、《史记》: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对此非常忧虑,于是采纳李园建议,纳李园之妹,怀有身孕后献给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
幽王登基后,春申君为李园杀害。幽王死,同母弟哀王继位,在位仅两个多月就被庶兄负刍刺杀。负刍自立为楚王。
这个假瓜的逻辑漏洞更大。估计是负刍杀弟上位后为了自身合法性编的,充分展现了“为了我的合法性,我可以让我爹不孕不育”
【就说你们楚国人学点逻辑吧真的,很多时候都有种顾头不顾腚的诙谐
【【唉,但是你看,楚地人编故事的统一性体现出来了,抄就抄吧,连私生子上台第一时间要弄死亲爹的剧本都抄,生怕别人看不出来故事原型
[2]本章中如无特殊注明,对历史的直接描述皆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次级参考《史记·吕不韦列传》,两者冲突时取前者。
因为实在太多我就不一一标注了【累到吐舌
为什么是这个优先级,因为《吕不韦列传》的逻辑链更加薄弱,时间存在稍许冲突,野史含量更高,怀疑参考了很多《战国策》的同源小品文。
[3]2004-2008年发掘出土战国秦陵大墓,已被确认为夏太后墓。
成蛟之乱还有一个很阴间的地方,就是说他为什么等到夏太后去世、自己最大靠山没了、领兵攻打赵的时候才起兵。传统说法是他听说了政哥是吕不韦私生子,然后匆匆就起事要夺回老秦人荣光。
但按照新的逻辑,显然有可能是他本身就面临赵太后一系挤压到政治边缘的拼死一搏。
更地狱的是,小故事集《战国策》里写成蛟起兵后本人没死,逃到赵国,然后被抽象的赵王收留还给了块封地。后头牵扯出樊於期流亡的事。
【这可能也是为了缝后面成蛟生子婴的逻辑。】
那问题是这样看,整件事就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要把成蛟系清出朝堂的局了哇。绕了一大圈也没逃出你们赵国人的手掌心。搞不好从打赵到起兵全都是赵人集团在演他【bushi
[4]茅焦劝秦王:茅焦被认为是战国末年齐国有名的亢谏之士,他进谏秦王这一段算是著名言辞小故事和君臣纳谏典范,在《说苑》(没错,又是刘向)和《史记》中皆有记载。【想不到吧,我政哥也能上纳谏明君一桌
其实《战国策》也是有的,就是把茅焦换头成了顿弱。(刘向UCCU)
这一段其实也很搞笑,汉儒编人品小文章真的太幽默了。
首先《说苑》看名字就知道,讲的是《你在古代需要学会的一百个社交小技巧》。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说王太后叛乱之后嬴政大怒,下令谁来也不许劝,来一个死一个,一连有27个忠直之士劝谏全都GG了。
齐人茅焦也要去劝,周围人纷纷表示你不要命啦!但茅焦抱着必死的决心去了(此处省略一段气氛铺垫),周围人直接开始分茅焦行李(二师兄行为原来亦有前例)。
茅焦进宫,又是解衣又是慢动作的反正一通表演,然后开始正文:
“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
挺好懂的,汉儒的道德文章太抽象我就不翻译了,反正就是嬴政听完大为震撼,“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对,他还是刘向的爽文宇宙里政哥儿的第四个爹【捂脸
可见汉儒YY起来也是一点不比现在轻
太后被接回宫之后那是狂喜啊,大摆筵席感激茅焦:“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估计司马迁当时也拿到的是同源小品,太史公还是比较有职业操守的,大概觉得这也太扯淡了,所以就很谨慎地采纳了他认为比较可信的部分。
【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故事逻辑很荒谬,但荒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