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5(1 / 2)

加入书签

息称,王叔平原君赵胜,有意劝王兄将她嫁于年轻的马服君——赵括。

此刻眼见朱家众人还在为大婚忙得不可开交,包括大娘子都在为自己日后的宫廷生活绸缪,赵棠欲言又止的,脸上透出几分索然无味的怜悯。

比起这些不知还用不用得到的绫罗绸缎,她对捧着绫罗侍立在旁的少女更加有兴趣。

“你叫什么名字?也是要陪我出嫁的么?”

问这话的时候,赵棠的语气颇为轻佻,像一个无所事事的贵族青年。在所有人为自己兵荒马乱时游离在外,专心逗弄着自己面前的一只鸟雀。

“回禀殿下,这是家中庶女阿岚,今年十六。”朱夫人含笑接话。

赵棠颔首:“岚者,山中之雾,所谓‘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2]。朱岚,你有没有见过你名字里的景象?”

朱岚愣愣,有些无措地看向嫡母。

“算了,瞧这可怜样,不为难你。朱夫人,让她们退下去吧,我有些事要同大娘子说。”

接下去的时间,镜头脱离开堂中,跟随朱岚展开剧情。

作为家中庶女的朱岚也算是家中小姐,朱家乃是邯郸城豪族,嫡血的女儿身边皆有侍从,倒不需要庶女随侍左右。

但庶女也有每日要完成的课业,不是指读书识字,而是针织女红,膳食调羹,侍奉主母长辈这些基本的技能总要会吧,还有歌舞礼乐,待人接物,学业压力也是很大的。

她这种庶女往后或者下嫁小门小户,或者成为同等人家的姬妾,运气好也能随姐姐陪嫁。相对而言,赵家并不算是家风刻薄的人家,加上今日朱夫人的一番话,让这后一种可能无限提高。

朱夫人大户出身,治家威严。她当年姐妹俩一同嫁来,但妹妹早逝,留下一个身体病弱的二娘子,汤药不离手,也不知能活几年。朱夫人心疼,将之记入名下,视如己出抚养长大。而待她们这些妾生女,自然不如三位嫡小姐,好歹也给了口饭吃太平养大了。

三娘子的未来夫家,那至少吃穿不愁吧。

不不,等大娘子出门,二娘子身子骨不好,夫人可就只剩下三娘子一个嫡亲女儿未嫁。到时候肯定得千挑万选,必是芝兰玉树之才,高门大户之家…哎呀,阿岚你可要享福了!

朱岚又气又羞,在两位同龄庶姐妹的调侃中红了脸,三女追打作一团。

这段真少女演的姐妹淘演得实在可怜可爱。

前面一节几人努力训练,上课偷懒互相打掩护,被师傅发现一起挨骂等等小情节,看得苏雯都忍不住跟着傻乐起来。

然后严格的师傅忽然出现:

“都在干什么?不是让你们好好站着么?站没站相,全都把碗顶起来,加罚一个时辰,不练完不准吃饭。”

“好师傅,那会儿都没饭吃了。”

庶姐阿岫哀求道。

“那就不吃,正好,你不是腰身刚宽了一寸,瞧瞧,衣服都紧了。”

阿岫大为紧张,下意识就要去摸腰肢,却忘了手上正托着陶碗,一动差点又摔下来,连忙稳住了,大气不敢喘。

等师傅离开,身边的朱岚才偷偷安慰道:

“没事儿,师傅对谁都一样,上回她也这么说三姑娘。”

苏雯看看时间,感觉差不多是第一集结束。心想倒是也还行。

虽然不像标准古偶剧那样,一上来就有生离死别、国破家亡、逼嫁私|奔的激烈情节吊住观众胃口,但是全程却不知不觉能看进去。

出场人物虽多,但人物关系安排得井然有序,看着丝毫不乱。

哪怕是中间插播的一小段朝堂狗头的小情节,但信息丰富,逻辑严密,台词清晰,节奏顿挫,运镜严谨,大量影感十足的细节和表演,连她妈都看得津津有味。

画面中夜色降临,朱岚去厨房提出剩下的点心,正准备拿回去同姐妹分食。

路过主母院落的后墙,忽然窗内传出男女声争吵的动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