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8(2 / 2)

加入书签

顺便不妨重新理解嬴政作为一个吕不韦教出来的秦国国君,为什么会那么欣赏韩非。为什么他本人前期行事手段都很冷静温和,也身段灵活,从不吝惜于撒娇【bushi】、容人、信任,看起来特别健全,最应该年轻气盛的时候都比小米手段温和,也没有小米那么多横行霸道的抽象事,此后很多受过专业帝王教育的君主反而没他健全,他被主要批评的“暴政”,不算背儿子的锅,再不算六国排斥,也基本集中在死前几年。

他并不是没有前朝暴君可以参考,战国拟人的可多了。

为啥要梳理这条线呢,当然是因为这和太后视角息息相关啦,她可是摄政太后啊。政治动物不仅是单纯的争权夺势,也有政治主张和积极的政治参与。

[6]儒墨显学:不知道为啥在很多文里看到这个说法,就,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CPU都快烧坏了。

首先单纯从历史事实上来说,战国“儒墨显学”这个说法就显然忽略了前期稷下学宫聚集的大量黄老学派,还有中后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法家呀,怎么会只算儒墨呢?

我查了下这个说法源出自《韩非子·显学》,大概就是他总结了当时两个比较大、很多分支、且都自认自己“尧舜”顶正宗的显学派,论述了“儒分八派,墨离三支”之间的异同,描述儒、墨两派当中学派分立对峙,互相争斗,无法兼容,并且认为对方“非愚则诬”的问题。那他论述这个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引出,“儒墨不行,我们道法行”的观点呀。对他来说儒墨两派都是要被否定的学术垃圾。

【荀子批评过当时儒生大量执着于《诗》《书》不懂变通,评了一大堆腐儒、贱儒、陋儒、偷儒等等罪状,骂得可难听了,而且每条几乎都可以在后世对号入座】

而用韩非嘲讽的话来佐证战国时候儒墨才是显学,这,这,不就是断章取义么。

——

【注】秦赵都是嬴姓赵氏,严格来说嬴异得叫赵异,不过在赵国姓赵的已经不值钱了,所以为了方便区分非我族类,让老嬴家当个邯郸城显眼包吧,请勿细究。

本人其实不太混史圈,也不怎么看史同,闲着没事的时候会吃两口蜘蛛网,相对更热衷琢磨这些蝇营狗苟【阴暗】。

所以我坚定维护从上党郡全体军民到秦国太后娘娘每个人的参政议政权,历史是英雄的历史,但更是人民的历史。我相信英雄者的灵光一闪,也相信每个灵光背后都有时代的成因推演。

过两天要复工,没几天的好日子过了,能不卡剧情我就尽量不卡。

第95章 《千秋》(二)

“快, 快,多少?”

水果台广播大楼,留下来值班的数据监控人员正开着远程视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