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3(2 / 2)

加入书签

这种综艺一开始出现的时候还能吸引不少演技不错但不温不火、或者已经Flop的“老戏骨”登台,老戏骨上台凭借精湛演技碾压,影视流量萌新惨遭社会毒打,评委之间各执一词拉偏架。倒也的确收获了一些关注。

但很快问题就接连暴露。

演技这个东西有时候很主观,有时候又没有那么主观。作为综艺节目,表演的层次、情感的转变则依赖剧本。而有限的综艺表演时间和赛制限制,又注定了往往只有强情感冲突、强爆发力的情节、人物才能显得“有演技”。

节目上一遍遍喊着青年演员需要打磨自身,要给优秀老戏骨们更多机会。然而空洞的口号薄弱无力,节目拍摄后的成果转化低得惊人,电影市场依然是用脚投票。

久而久之,成熟演员不乐意让自己置身那个舞台上任人点评。

此类节目就彻底变形成年轻演员、流量、爱豆等为“宣称进军演艺界、专心做演员”增加曝光而做的畸形审丑秀,裁判评委们各种正确的暴论迭出,顺便发挥一下自己对青年演员们的殷殷关切/刻板印象,审判他人标榜自我。

“你玩过剧本杀吧,就有点类似那种形式,但不严格设定剧本走向。”

方可以的声音打断了靳茜的沉思,

“明面上的主题是选拔下一部电影的女主和男主。我们可以针对故事背景,打造一个平行的剧情场景,设置一重重关卡,让参与者遵照自己的想法和智慧做决断。最后的胜者将获得量身定制的主役电影,实际上则是整个项目的人员选拔和先期曝光。”

“等等,等等,”靳茜越听越糊涂,

“你到底想拍什么东西,你怎么就确定最后竞演出来的胜者就一定能适合剧本的主角,不,应该说能为其写出适合的剧本?”

“哦,这个很简单啊。”方可以道,

“比如说我们打算拍武则天的电影,那么综艺项目的设计就着重于智慧、谋略、胆色,面对逆境时候的决断,与竞争对手们的合纵连横。

“谁是胜者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竞争项目来操控。

“而败者组,也不是就完全没用,可能只是因缘际会棋差一招,到时候拉个线,比如八强吧,可以放到片中作为配角,参考ta们在综艺中的性格表现,根据剧情需要进行适量修改,只要她们愿意。

“如果综艺环节没有碾压性的胜利,要拖到投票的话,路人占比多就挺路人,粉丝声音大大不了就拉高专家组评审的比重…这个具体你肯定比我懂,具体的评价模式,到时候再设计。”

靳茜当然知道这一点,甚至她也能理解这种综艺的可看性。

方可以的这个企划说是竞演综艺,其实除了竞争的是主要演员外,和目前市面上的标准“竞演”节目没有半毛钱关系。

演技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如果有演技也有足够的智慧,当然可以遵照自己拟定的人设形象一路到底;但也可以本色出演。

而综艺许诺的胜者奖励是方可以为其量身定制的电影主角。以方可以目前的成就和地位,报名者想来是不愁的,届时势必然是一场血雨腥风。

平常王不见王的演员直接在镜头面前扯头花,也用不到粉丝控评争番了,演员亲自下场论个分明,撕开一整个盛夏…

先进带后进,高流量带低流量,剧组演员获得曝光,片子未拍先火。甚至偷懒点,剧情都能参考综艺情节设计起承转合。

咦,这么说来,感觉宫斗天然适合这个场合?

不对,应该说是包括宫斗、宅斗、夺嫡、职场、科研等一切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