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1 / 2)

加入书签

接着的便面临的是市场大规模的收缩。啤酒不在受到欢迎,而传统的华国白酒再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1978年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一个试验地走向千家万户, 人们发现原有对于白酒酿造的粮食供应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到1984年, 粮食出现富裕情况。

粮食富足,白酒产业又变得如火如荼。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南城小店酒厂的生产变得尴尬起来。

直到国家出台政策, 直接降低对白酒企业30%的税率, 借此鼓励白酒企业发展后, 南城小店酒厂的上一任领导班子这才组织起来了变革, 在啤酒产线之外, 又开设了白酒酿造。

只可惜, 时机还是稍微差了一些。小店酒厂的白酒市场一直没有打开,销量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李奋发是个四十二岁的中年男性, 方块脸, 双眼皮, 或许是因为早些年操劳过度, 头顶的发量稍显稀疏。

不过看得出来是个讲究人,西装领带塞在衬衣领子下严严实实, 脚上的皮鞋擦得锃光发亮很是干净。

他说话也不是南城本地人那般还带着一点口音,一开口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程以时自觉这样的人不是一般的人物,又听他主动介绍自己是酒厂厂长,隐约地猜到了他的来意。

孟鸳这一生见的人物也多,见这人一开口介绍的就是职务,也很有眼力见,跟这人点了个头之后就找了个借口出去了。

出去的时候也顺便把蒋彦辞给拽出去了,安排他:“你别在这儿影响小时做正事,出去招待招待客人去。”

蒋彦辞:“……好。”

等其他人一出去,后厨小小的休息室就只剩下程以时跟李奋发两个人。

李奋发主动表明了来意:“程老板,不瞒您说,我之前听朋友提过您这边想要找一家酒厂合作酿酒。我不知道您现在是不是还需要跟酒厂合作。”

程以时手指微动,轻轻点点头。

“是的,我的确需要跟一家酒厂合作酿酒,而且我现在的确还没有找到合作的酒厂。”

这句话出来之后,李奋发明显地松了口气,一直挺直的脊背也微微弯了一些,就像是完全放松了一样。

当然此刻,如果程以时有读心术的话,就会听到他的心声。

李奋发正在心里对自己说,幸亏他找来找去,刚好赶上了,没有错过这样一个合作的机会。

不过程以时听不到他的心声,自然也不知道他对这一次的合作的看重。只觉得她还是要跟上一次谈合作一样,把有些条件有些事情要摆在最前面。

“李厂长,尽管我很希望这一次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但是有些事情我必须要说在前面,以免我们后续合作……”

未进的话,在李奋发口中说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