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5(1 / 2)

加入书签

个明明白白。”

见赵祉钰如此说,晏无辛忙道:“就冲你这句话,此行我便为大皇女殿下马首是瞻!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蒸馒头争口气,我真受够了有些人把咱们当累赘的样子。瞧着吧,这事儿最后说不定就是靠咱们办成的。”

项如蓁道:“那咱们干脆发个愿,北州的事儿不办到底,咱就不回京。”

陆锦澜给

大家一人递一个水壶,“那咱们以水代酒,干一个。北州的事儿不完,谁也不准跑。”

四人仰头灌了几口水,陆锦澜眼角余光瞥见一旁的崔明菲在默默摇头。

陆锦澜拍了拍她,“崔大人,您不用紧张,我们四个发的愿,没带您。您要是害怕,随时可以回京。”

崔明菲冷哼一声,“小陆大人,还是别轻易夸下海口。我若回京,只怕你到了北州都不知道干什么。”

陆锦澜也哼了一声,“押送赈灾银是为了赈灾,到了北州第一件事自然要找北州牧交办手续,监督她们发放银两。当然,这只是此行的目的之一,目的之二便是查清北州前两年的赈灾银为什么没发下去,银子去哪了。”

项如蓁点头道:“赈灾银不可能凭空没了,进了谁的口袋,咱们就找谁算账。”

晏无辛接着说道:“咱们先掰开那人的嘴,让那厮把银子吐出来。再砍了贪官的脑袋,以儆效尤。”

崔明菲呵呵一笑,“砍头那是查明真相以后的事儿,可关键在于怎么查出真相。三位小大人,心中可有调查的方向?”

赵祉钰刚要开口,陆锦澜拦住她,反问崔明菲:“那请问崔大人,你心中有调查的方向吗?”

崔明菲白了她一眼,“还未到北州,我怎么知道从何查起。”

陆锦澜笑道:“那就是没有喽?崔大人,您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查起,我们知道,我们不仅有方向,还有怀疑的对象。”

崔明菲眉头一皱,“你们怀疑谁?”

赵祉钰捡起树枝,在地上写了个“凌”字。

赵祉钰道:“我们四个白天已经推算过了,崔大人觉得这个方向如何?”

崔明菲神色复杂,拱手道:“请问殿下和三位大人是依照什么消息如何推算的?”

赵祉钰道:“前些日子锦澜从难民处得知北州两年未发放赈灾银,于是我回宫便查了一下,朝廷这两年的拨款记录。去年七月初和今年六月底,都拨了二十万两赈灾银,但北州灾民一文钱都没拿到。”

晏无辛道:“于是我们便想,是不是地方官贪了?”

项如蓁道:“北州牧于继芳在任十五年,为官清廉。灾民两年前还能拿到赈灾银,说明不是她的问题。而且北州出事,朝廷首先就要问罪于她,她绝不会蠢到自找麻烦。所以,她的嫌疑不大。”

陆锦澜接着分析道:“敢吞下四十万两官银的人,不会是小角色。排除了地方官,我们便想到了北州的驻军。北州大营的驻军参将程袁卿是定北侯凌之静一手提拔的心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