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3(2 / 2)
在今年秋季吴玉珠结束小学课程,顺利考上镇上的初中后,她决定将两人收走弟子,安排教学事宜。
吴青鸾和吴玉珠本来就对中医感兴趣,又一直崇拜陈茵。
选定一个良辰吉日,在家人们和其他几位大夫的观礼下,正式拜了陈茵为师父。
遵循传统教学模式,两人在之前的时间里以埋头苦读为主。
现在新惠民堂再次在镇上开门,与中学距离很近,周末时两人就可以跟在陈茵身旁学习。
陈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带着两人整理药材和药柜。
“做一个好的大夫,辩识药材的能力不可或缺。来,你们俩看看我手里的两种药材,哪一种是上好的薏仁?”
两人一听,迅速睁大双眼,往陈茵双手掌心中两种极为相似的药材看去。
两人先是看了看外观有何不同,又闻了闻气味。
吴青鸾习惯性地想要后位发言,吴玉珠却不给她这个大弟子推脱的机会,轻轻推一把吴青鸾的后背。
“大师姐,你先说。”
“我……”吴青鸾有些为难地看了吴玉珠一眼,转身对上陈茵严肃的表情,迅速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
“师父,我觉得您左手中的是薏仁米,其颗粒小,中间的脐带宽长。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另外一只手上的应该是草珠子,并没有什么祛湿健脾的功效。”
吴青鸾说完,吴玉珠立即开口补充。
“除了外观,薏米仁自身带有一种谷物的清香。我看其颗粒饱满、色泽洁白,应该是黔州出产的薏仁米。”
听到两人的回答,陈茵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你们俩都说的不错,可见在平日里没忘了看书。现在,我再带你们看看其他的药材。虽然其他地方和我们青山村一样,都在研究中药材种植的事。但是每个地方的地质条件不同,产出的药材药性也不同。”
“比如我手里拿的沙参。南沙参主要产于淮河一带,功效以祛痰止咳为主。而产于华北的北沙参,则主要用于治疗养胃生津①。”
……
两人听着陈茵的细
致讲解,脖子上的脑袋就没有一刻停下点头的动作。
中医在两人的心中越发博大精深,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因为医馆门前张贴着提示,今天陈茵不坐诊,来看病的患者少了不少。
柳梦溪和齐闻仲趁着没有病人看诊,出门透透气,看见陈茵带着两个徒弟在药房里走来走去,不禁露出羡慕的眼神。
“古时候的传道解惑不过如此吧?”
“茵茵姐仿照的传统收徒模式,自然和我们这些大学才开始正式接触中医的人不一样。”
齐闻仲的语气中也带着一股酸味,真的是羡慕嫉妒。
尤其是想到他自己在刚开始接触到陈茵的时候,基本上是手不离卷,不然真的什么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他也还是常常觉得自己看的书不够多,回到房间,加班加点地学习。
如果他在小时候就找到此生的目标,从小开始学习,估计和眼前的两个小姑娘差不多吧。
两人呆呆地站在窗户外偷看,直至护士提醒两人有患者来看诊,才不舍地离开。
药房内,传统的师徒教学模式还在继续。
周末结束,吴青鸾和吴玉珠带着满满的知识回校消化。
陈茵也暂时抛下教学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