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1(1 / 2)

加入书签

,陈茵也在京市拉拢了一大波关系。

惠民堂的药方是好,但不管谁掌管惠民堂,药方都不会受到影响。

比起他们兄弟俩,陈茵有着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她擅医。

那一刻,陈北衡不知道是近二十年第几次怨恨自己幼时没有跟在父亲身后多学医术,不然也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被人禁锢。

清楚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转圜局面,陈北衡开始思索出路。

以他来看,惠民堂必定易主,再留在国内,估计也是受陈茵辖制,还不如另寻出路。

因而,当陈东俞还在家里如同以前一样,美滋滋地等待着大哥带回好消息的时候,陈北衡早已带着家里人携款潜逃。

“什么!我大哥怎么可能抛下我?”

对待一个蠢人,陈茵没有很多的话要说。

“我劝你趁着好商量的时候,把惠民堂的东西还给我,不然上了法院,强制执行,对你们没什么好处。”

这一刻,再傻的人也知道自己是被抛弃,要背锅了。

只不过比起父亲和二哥来说,陈东俞的这个锅晚了二十年。

最后,在协会和管理局人员的见证下,陈东俞将惠民堂物归原主。

一切结束,陈茵拿着钥匙踏入人去楼空的京市惠民堂。

比起她第一次见到惠民堂是富丽堂皇的画面,眼前明显落魄不少,除了无法移动的药柜等物,其他被搬的一干二净。

陈茵想着这里就是当初爷爷和父亲生活过的地方,不禁用眼神仔细描摹眼前的画面,想象此地几十年前的模样。

如果可以,希望可以将此地刻在心里,回去好好和母亲描述。

一待,就待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陈茵婉拒衢家和李爷爷的挽留,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家的路。

回程中,心情不似出来那么急,有时间好好观察周遭的画面。

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云川县和铜溪镇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颠簸感明显减少。

山川两岸,修筑不少新兴建筑,不知道会开什么店。

就连她们医馆对面,似乎也开始推倒重修,俨然快要变成镇上第三高的建筑。

不经意间,陈茵似乎看见熟悉的身影。

她下意识摇摇头,对方怎么会在那里,一定是她看错了。

回过神,陈茵下车,踏入医馆。

进入大厅的一刹那,药房的工作人员一下子就发现了陈茵的身影,激动地喊出声。

“陈大夫!”

“陈大夫,您回来了。”

“陈大夫好!”

……

“你们好,这段时间辛苦了。”陈茵一个个点头打招呼。

至于被病人紧紧包围的挂号和缴费窗口,连看到陈茵的机会都没有,自然是病人们激动热情地打招呼。

病人和家属们意识到陈茵回来,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抓紧时间挂号。

“快快快!护士,我要挂陈大夫的号。”

护士不知道自己是第几次听到类似的话,机械性地回答,“陈大夫不在,请挂其他大夫的号。”

“我看到陈大夫回来了,我要挂号。”

护士看家属的表情不似作伪,一股喜悦涌上心头。

下一秒,表情更冷,“陈大夫刚回来,也不会开门诊的,烦请明天再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