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5(1 / 2)

加入书签

一早,众人的脸上都只有奔赴又一个战场的决绝和坚定,气势汹汹,意志坚定。

早晨,医馆对面的荣阳堂早早冒出热气,温年的身影不出所料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茵茵,我也是羊城人,这次我陪你一起回去。”

陈茵思索片刻,点点头表示同意。

她转身看了一眼身后面露担忧的母亲,眼眶湿润又满是期盼的同事们,毅然决然地转身,只留下一个果决的背影。

五年前的旭川洪灾,眼前的羊城“流感,”陈茵不知道未来会遇见多少性命攸关的紧要关头。但她知道,她会和手中的医术永远一往无前。

-----------------------

作者有话说:①《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预收《我在五零搞机械》

文案:前世为了三千窝囊费,叶蓁蓁几乎住在厂里,最后果不其然的猝死了,钱还没花完。

再次醒来,已经成为五零年代第一批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的柔弱知识青年——叶蓁蓁。因为下乡路途太辛苦,中暑猝死。

要说原主也是自讨苦吃,家里吃喝不愁,自己主动要求下乡。

如果是没下乡之前,叶蓁蓁真的想说:这样的好日子不会过?让我来!!!

但偏偏人已经下乡,要想回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为了满足基础生活需求,叶蓁蓁不得不撸起袖子加油干。

挑水灌溉难,抽水机来一台;

村里磨面难,磨面机来一台;

……

亩产低……

等等,我找个外援

第153章 番外:医学院讲座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想问的问题,请举手。”

陈茵按动手里的按钮,将PPT更换到最后一张,昭示着此次讲座即将结束。

在惠民堂成为中医传承教学基地后,东俞市医科大学也是乘热打铁,积极邀请惠民堂成为其校企合作基地。

陈茵想要将惠民堂发扬光大,后辈的培养自然是重中之重。

她仔细考虑过后,选择成为东俞市医科大学的兼职教授,平日里会给中医学院的研究生们上课,偶尔开展面对全校的中医知识讲座。

最重要的还是负责一小部分研究生的实践指导,跟着她一起在医馆行医。

陈茵话音落下的一刹那,无数双手在半空中升起,激烈摇晃。

熟悉的场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她微不可见地扬起嘴角,伸出手,指向位于第二排最激动的马向芸。

“来,马向芸,你问。”

闻言,站在台下的助手熟练地将手里的备用话筒打开,快步走到马向芸身边,将话筒递过去。

如果你访问的这个叫御宅屋那么他是假的,真的已经不叫这个名字了,请复制网址 ifuwen2025.com 到浏览器打开阅读更多好文

“同学,请拿好。”

“谢谢!”马向芸兴奋地接过话筒,双眼望着陈茵的方向闪闪发光,一时间竟然没有言语。

实在是她不敢相信,贵为国医大师的陈教授竟然记得自己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生的名字。

想她自觉没有医学背景,基础没有其他同学扎实,在课上一贯默不作声,默默无闻。

难道陈教授觉得我有潜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