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4 章 · 第 34 章(2 / 2)

加入书签

此时棉花的种植还未普及,黄河长江流域更适宜种植桑麻,吐蕃地区、安西都护府或许已有西域来物,但大多当做观赏用途。棉花真正被用作纺织防寒的时间节点比较迟,在祝明璃那个世界,还是从宋元时期开始的。

边疆……不知镇守边关的沈家人可有听说过,如果没有,从系统那里也能兑换,只是种植气候不合适。

又多问了几句日常生活上的问题,婢子们一一答了,祝明璃心中有数,也不久留,再留她们多少会紧张的。

这也是从现代学来的习惯,走访视察、下基层关怀员工,无论从实效还是从收拢人心的角度看,都是很有用的。不过她手下的人忠诚度都是100%,不必再刻意收拢人心。

祝明璃效率很高,算完账、走访完,下午就把明细交给了账房。

主母现在是沈府最说的上话的人,亲自来办的事,账房出不敢懈怠。记账、留明细、与管事交涉、开库房……

暮时还未到,一切流程都办妥了。

能发赏,账房们自个儿也是跟着高兴的,自从主母来了以后,这已经是第二回似年节般喜庆了。

等那些下值小婢子们回府,指不定叽叽喳喳欢呼一场,府里真是越来越有活气了。

果真如账房预估的那般,大管事交待小管事,小管事交代掌事婢子……一层层传下去,等婢子们回来时,都知道有赏钱了,晚上就能发到大伙儿手上——以前各位管事夜里是不会忙活计的,但发钱的事儿,等不了一点。

全府欢呼,这简直跟做梦似的,主母进门也才仨月左右,日子怎么能好成这般模样,越过越有盼头。

由于烘焙准备时间长,早食也要提早做,所以轮夜值的婢子们需要去食肆过夜,等不到夜里发赏钱。

她们不免有些失落:“恰好轮到今日值夜,只能明日早上回来见赏钱了。”

旁边的婢子还没来得及安慰,就见有跳脱的婢子风风火火跑过来:“快!暮食有肉馒头!”

咦?

大伙盯着她。

她上气不接下气:“娘子说了,大伙儿重阳节累着了,这三日都有肉馒头,补一补!”

这下值夜的婢子一改丧气,满脸喜悦道:“走,还等什么,别耽搁了。”

“哎呀,别着急,一人一个顶大的肉馒头。还记得主母新嫁那几日吃的肉馒头吗,就是那个,大厨房给做的呢!”

婢子们快步朝外赶去,府里上下一片热闹,连沈母院里都听到了这则信儿。沈母院里的婢子都是年长的,伺候沈母多年的,倒不至于羡慕这些小恩惠,只是被这喜庆感染,脸上也不自觉带了笑意。

情绪很能传递,院里的情绪高起来,沈母也能感受到那股能量,问了几句,听人回答后感慨:“三娘是个宽和大度的。当年侯爷为三郎定下亲事时,可想到过襁褓中的小童能成长为如此厉害的娘子呢?”

吃完扎实的肉包,婢子们心情雀跃,上工也很积极。

赶着暮鼓敲响前半个时辰就要出发,一路说说笑笑,到宽街上正巧遇到严府进来的马车。从沈府方向出来的年轻小婢子,嘴里都是“食肆”“仆舍”“娘子”的,只有一个可能性。

马车停稳,门房迎人,牵马……严七娘在一旁侧耳听着路过婢子闲话,没忍住好奇,唤了她们:“你们娘子为何发赏钱?”

即使面生,也明白面前的娘子是贵人。知晓娘子与邻府有来往,婢子们收敛神色,斟酌地回答了几句。

不过正在兴头上,也没藏着掖着,把今日发生的好事儿都说了一遍。

言毕,严七娘未再多问,放她们离开。

严弘正也听了一耳朵,笑道:“这祝家娘子,倒是会御下,恩惠施得不少,又恰到心头上。若是男子,少不得收服大批手下效忠。”

严七娘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无视阿翁口里的“若是男子”。官场浸淫,天下大事,他们站得角度总是很高,恩惠也要计较得失:“或许祝三娘除了御下以外,也是怀有善心,想让大家都过得欢心些呢?”

严弘正没听到,已大步流星地进了崔府。

倒是严七娘盯着沈府的高门,心想,不在她身边的我,只是听了她许多事,亦觉得心头自在欢欣。

“祝三娘,你为何还不写信给我呢?”她对着沈府大门,轻叹一声。

第35章·第35章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