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3(1 / 2)

加入书签

牧的属官,又是朝廷亲派,虽然不能明确官位大小,但刺史掌督查权,太守都要矮他三分。

汝南郡太守赶紧把他请到府里。

刺史夫妇把这连日来的苦楚都倒给对方听,自是要添油加醋,说钟离羡暗地投靠了魏琨,不然归属于扬州的广陵国、庐江郡岂会那么容易被魏琨拿下。

汝南郡太守当即知晓事态紧急,请了右军

中郎将过府,商议过后,还是决定送刺史夫妇去追梁献卓。

梁献卓才走,没多久就追上了,刺史夫妇于是又在梁献卓跟前大倒了一次苦水。

他们还机智的把自己撇清了,只说是自己想跟梁献卓告状,这才被钟离羡转送推给了魏琨,目的就是让魏琨做这坏人,等杀了他们,他钟离羡还是清清白白扬州牧。

梁献卓当下震怒,依刺史夫妇所言,南境的扬州和荆州大部都成了魏琨的属地,南境有三州,扬州、荆州、益州,益州偏西南,多山峦谷地,与蛮夷国临边,人口是三州里最少的,域内有些地方还弥漫着瘴气,但益州境内也有绝佳的地方,譬如巴蜀等地,极适宜百姓居住,可还是不及其他两个州富饶。

眼下荆州只有南阳郡、南郡还没被魏琨吞下,南阳郡自立,南郡没人要,其余地方都为魏琨所有,而扬州已是魏琨腹地,这么算下来,南境竟已大半被魏琨收入囊中。

若魏琨倾全力与朝廷大军对抗,就比东楚难打了。

梁献卓思考再三,仍有些不放心,回长安后,再派两万万精兵给右军中郎将,不过要如先前打东楚那般,再遣一名侍中入汝南郡监督右军中郎将,事事必须急报给他,他虽不在南地,但却紧抓军事。

梁献卓回到长安已是九月,他在地方整整耽搁了半年,好在他对外宣称心疾复发,需要静养,一应公务都交由任陶和张赏并丞相几人商量着处理,倒也没出过大乱子。

梁献卓一回京,宣布身体养好,几人就得还政给他,尝到了总揽权势的甜头,几人心里舍不得还政,但也知他们还没到能架空梁献卓的时候。

梁献卓又令他们汇集这半年来一些重要的政事,梁献卓看过后,倒也没有处理不好的地方,也只有一封来自南郡的奏疏迟迟没人料理。

梁献卓一瞅见南郡,头开始做疼,打开来看,果然是来伸手要钱了,梁献卓询问任陶财政。

任陶回禀说前有东楚,后有南境,支撑的战事从没停过,国库看似盈余,但也不能将余款余粮拨给南郡。

梁献卓想想前世,南郡几乎每年都要伸手要粮款,那地方着实不是能活人的地方。

东楚才平定,原先的东平国覆灭,东郡、东平郡、陈留郡、泰山郡等四郡还归入兖州,兖州人口锐减。

梁献卓便效仿先祖皇帝,下诏迁徙南郡所有人口去填补兖州。

梁献卓自认为自己做的没错,南郡环境恶劣,他给这些百姓选了一条活路,等入那四郡,自然可以分得田地,安居乐业。

可是他想的很好,正经实施起来却很不好,迁徙人口多达几十万,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迁徙过去,南郡再穷也有地方豪强,这些豪强在南郡占据着最好的田地,又有家产,迁徙到东边的兖州等同于成为一无所有的贫民,这岂会愿意。

除开这些地方豪强,大部分百姓还是愿意的,响应朝廷的号召,纷纷收拾包袱往兖州迁徙,从荆州到兖州,路途太遥远,迁徙途中总有受不了跋涉而亡命的。

到兖州死了足有几万人,本以为可以有好日子过了,却发现兖州地界内的田地并没有想象中闲置的多,朝廷与东楚的战事,伤的最惨的是兖州当地普通百姓,地方豪强霸着最好的良田,给东楚的伪朝上交朝贡,伪朝不仅不会伤害他们,还会在战时给以庇护,东楚被打灭以后,这些豪强再转头向朝廷臣服,朝廷也还是接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