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9(2 / 2)
伏嫽听着他复述钟离羡的话,不由逗笑,钟离羡其实也没有恶意,他说的挺对的,魏琨要是自立称帝,肯定能有不少人归附。
但这是好处,钟离羡没想过坏处。
一旦魏琨称帝,势必要大封,这些跟随他的属官将领都要封赏,位列朝堂,那时就不同了,本来是所有人扭成一股力量打天下,封赏后就都有了权势,谁敢保证他们还会有心思集中力量去争地盘,只怕内部为了争权斗势就打起来了。
东楚那个伪朝,东平王当了伪帝后,晋封一堆王侯,这些人有了身份,都知道端起架子,养尊处优起来,朝廷派兵征讨,名正言顺,天下大义都在朝廷这里,打他们都是他们活该。
魏琨若自立,也是一样的道理,他就是为当皇帝为了权势造反,而不是被朝廷逼反,魏琨现在有正当的由头,何必为了个皇帝名头讨苦头吃,这点钟离羡是不会想明白的。
——
伏缇给魏琨递止战书是思考了很久的决定,仗随时可以打,但是兖州身处水深火热的百姓等不得,死的人太多太多,活着的人饱受煎熬,如果不想办法,兖州迟早会发生乱民暴动。
梁献卓派了两名新将在营地,伏缇命其中一人回长安,让其回去给梁献卓带话,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打仗,而是救兖州,兖州已经被地方豪强所把控,百姓失地,颠沛流离,若梁献卓再不采取措施,必会再有百姓起义。
新将回长安,把话带给了梁献卓,伏缇希望梁献卓能拔出兖州豪强之患,还百姓安生。
这让梁献卓异常震怒,他早已下了诏令,让伏缇不要管兖州,但伏缇不仅违抗他的命令。
梁献卓之前已经派薄圣卿去了兖州,薄圣卿是他的人,证实兖州地方豪强并没有侵吞百姓田地,伏缇一再找借口拖延战事,明显是不愿打魏琨。
梁献卓于是再发诏令,命伏缇不得延误战机,即刻发兵打南境,否则以军法论处。
伏缇收到诏令,甚感悲凉,她这辈子听过许多诏令,她从没有忤逆过皇帝的命令,她可以闭着眼什么都不管,新帝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打败了魏琨,回长安受封赏,兖州的百姓本来和她就没有关系。
可伏缇没有办法闭上眼睛,如果兖州出了乱子,这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重创,这是梁献卓理政不善引发的,梁献卓身为帝王,本该施政为民,可是他施下的政令,好像都是在将百姓往绝路上逼。
一个兖州尚且如此,南郡没了,将来其他的郡呢,即使她打败魏琨,收复南境,如果照着他这样的政法,还会有千千万万个魏琨站起来反抗他,他本该站在百姓这边,却和豪强站在了一起。
于是伏缇向魏琨发了止战书,并在几日后就收到了魏琨答应止战的回话。
她给梁献卓再次递交奏疏,求梁献卓惩治兖州地方豪强官吏,于百姓安抚。
她几乎是拿止战来倒逼梁献卓管兖州。
梁献卓大可以将伏缇治罪,但经历过上一世,他多少了解伏缇的品行,伏缇是忠于朝廷的,她如此再三的求他管治兖州,他即便愤怒,也意识到不对劲。
梁献卓随即招薄圣卿问话,薄圣卿再三保证,自己调查确凿,绝无捏造。
薄圣卿是梁献卓亲自挑选出来的薄家嗣子,梁献卓将他安排到大司农任陶手底下,不止是跟着任陶学管财政,更多也是让他监视任陶,若任陶以权谋私,有操控权柄之嫌,他才能对付。
薄圣卿既保证了,梁献卓也信了几分,只当伏缇是拿这个为借口,原想派遣中官前去督促伏缇,若伏缇还是不愿打,那就先将人带回看押,至少有她这个人质在手,伏嫽和魏琨绝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当夜,徐节告诉他,廷尉张赏就兖州一事,提议再派人入兖州去查探,此人绝不可再是任陶派系。
张赏将薄圣卿归为任陶的人,梁献卓直觉可笑,当朝的这些大臣,谁都想自己能独揽权势,任陶能耐,那就有张赏可以制衡。
梁献卓本可以不予理会。
徐节却提醒他,任陶有意将女儿嫁给薄圣卿。
梁献卓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