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1 / 2)
原世界只要学过语文,应该都背诵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不过这种王炸,顾清歌也不能乱甩,起码她得去学一学苏轼,去赤壁“与客泛舟”,然后“灵感爆发”,“创作”出《赤壁赋》。
反正这个平行世界也有三国,只不过三国中的部分名人名篇,被其他名人名篇取代了。
顾清歌在“创作”之前,肯定会仔细地查清楚,这作品适不适合搞出来。
当网络上的风向定下来后,倒是有几个真正有真才实学的文坛人士站了出来,就为大众翻译并解读顾清歌的《恨赋》。
首都大学古文学专业的教授闫实就这样评价道:“顾清歌用清辞俪句着意描摹,借以发思古之幽情,抒慷慨之怀抱,从而形成与一般骈文不同的特点。
既充分发挥赋体空间结构的优势,又能以情感主线加以贯穿。
赋中的藻饰恰到好处,全文朗朗上口,痛快淋漓而有纵横排宕的气势。
全赋洗练峻洁,无一冗词,音律和谐,语言精美。”
而著名作家陶源澡却指出,《恨赋》不如《别赋》,因为《别赋》没有举具体的例子,《恨赋》却选了并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就让它出现了瑕疵。
不过陶源澡还是表达了对顾清歌的欣赏,因为现代人能写出媲美古人的辞赋来,足见她古文功底之深厚。
不管怎么说,顾清歌都用这两篇赋,在传统文坛上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很多文人嘴上不说,内心却还是非常震撼的,顾清歌“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印象,也深入人心了。
还有一些确实欣赏顾清歌的文坛大佬,就非常可惜她为什么不去读文学专业……
他们好像下意识忽略了,顾清歌在这之前,是一个要去上艺术大学表演系的创作型歌手。
她的《小情歌》、《画》,现在还正火着呢。
第56章 虞美人
顾清歌现在先展露一手古文功底,也方便为她以后开创“中国风”、“古风”歌曲做铺垫。
不是说这个世界没有“中国风”的歌曲,而是它们并没有很流行,尚未形成流派。
原世界“中国风”歌曲能流行起来,周杰伦和方文山这对最佳拍档可以说功劳极大。
他们合作的诸如《东风破》、《发如雪》、《青花瓷》等,都是“中国风”歌曲中的精品。
而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歌手也开始尝试这个风格的歌曲,其中的精品也越来越多,于是这个流派便彻底形成了。
顾清歌来到这个平行世界也有一段时间了,她为了提升自己的声乐技能,在“音悦云”上翻唱了好多歌。
“音悦云”有点类似原世界的“网抑云”,它是“音悦网”旗下的手机客户端,二者数据互通。
“音悦云”上也有不少有才的用户,他们在不少知名歌曲的评论区,将自己的故事编得真实而忧伤,以至于这个“音悦云”喜提热梗“抑郁云”。
“音悦云”上的每首歌都有个给用户翻唱的功能,还有热度排名。
顾清歌的翻唱自然没有引起别人的关注,热度也不高。
她也不想有什么热度,这种“打怪练级”的过程,也没必要让粉丝知道。
她在“音悦云”上的昵称是【虞美人】。
她现在想马甲名懒得动脑,就随便取个词牌名完事了,之前的【南歌子】、【忆江南】也都是词牌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