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38章 理性分析,沉着应对(保底第一更!(1 / 2)

加入书签

第161章 理性分析,沉着应对(保底第一更!)

张建川的诉苦也在晏修义的预料之中,事实上他也不是没有关注过,也通过市建委那边的熟人打听过。

的确整个大件公路项目进度推进很快,但是拨款却有些跟不上了,而且这种状况还会越来越突出,也意味着未来的形势也会越来越严峻。

这不是哪一家公司或者哪一个标段是如此,而是都是如此,但五建司显得格外突出罢了。

「听说五建司在青鹿立交桥上栽了筋斗,亏损不少,以至于他们在大件公路项目上相当吃力,所以修义哥,我就想来问一句,他们这资金……」

看着张建川的目光望着自己,晏修义也在考虑掂量。

他可以去帮张建川打个招呼,但是效果能有多大,不好说,而且如果奏效了,这也会让自己欠下一个不小的人情。

自己虽然看好张建川,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张建川真的走了搞公司这条路,他也就是一个生意人而已。

从内心来说,晏修义是看不太上的,无论他挣多少钱,和自己这种要在仕途上奋斗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多少瓜葛,或者说自己永远也不会有求于他。

至于说钱,晏修义对那方面看得比较淡,没太多兴趣,他更看重自己的未来。

如果张建川要走仕途从政,虽说他的起步太低了,但以这个家伙的口才文才以及做事能力,再加上那份悟性,晏修义觉得他还颇有机会。

可这就成了悖论,自己帮了他,他挣了钱,说不定就去做生意了,不帮他,搞不下去了,说不定也就安安心心在政府里边拼搏了。

思忖良久,最终晏修义还是自我解嘲地笑着摇摇头。

自己还是想得太多,人家是求自己帮忙,自己却连对方生意失败老老实实回政府里发展都想好了,这也太夸张了。

「建川,今年从中央到地方从紧的基调你应该也看出来了,大件公路项目再说省里要保,但是省里要保的方面太多了,所以这里边能保到什麽程度,什麽时候资金能到位,谁也没法打包票,你修义哥还没有那个本事去做省财政厅或者交通部的主,也没本事能打探到他们什麽时候划拨款,……」

晏修义既然打定了主意,也就不再纠结。

「我只能从我自己了解到的判断,青鹿立交桥的事儿不怪五建司,这是市里边主要领导的意见,改了规划,所以造成了预算被大大突破,五建司来背了锅,这算不上什麽,……」

「而且青鹿立交桥都成了城南的地标建筑,而且对疏通城南鹿鸣坊这一片的交通拥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张建川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问道:「修义哥的意思是五建司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

「别,别理解错误,我是说青鹿立交桥对五建司没什麽影响,外边是以讹传讹,国企,按照上边意思办,能出多大事情?」晏修义摇头:「但资金拨付迟缓甚至冻结,也是事实,这是大气候,所以怪不得谁,……」

「那修义哥,我这边……」

「我会替你去问一问,催一催,按照合同办事,尊重契约,这也是企业应有之意,但我也要提醒你,能不能起到效果,能起到多大效果,又或者这一次或许可以起到效果,日后呢?或者会不会让你继续送料,甚至给你埋下一个更大的窟窿,这就要你自己来评估判断了。」

晏修义这番话让张建川很欣慰,也很感动。

这才是真正帮忙的人,不会给你吹得天花乱坠,什麽都敢夸海口,打包票,即便是能帮到忙,人家也要给你提醒到位,后续的风险一样要考虑到。

「修义哥,我明白,……」

谈完了正事,张建川又和晏修义聊了一阵晏修德在海南的情况。

晏修德在海南呆了几个月,觉得海南情况并不像之前所想像的那麽美好。

虽然美其名曰十万人才下海南,但是海南狭窄落后的市场根本容纳不下这麽多人,也根本没有足够的产业来承纳这些人,所以乘兴而来扫兴而离去的情形几乎每天都在海南上演。

现在晏修德还在纠结,但是已经渐渐对海南这边情况失去了信心,准备去深圳闯一闯。

对这种情况,晏修义和张建川态度是空前一致,都预料到了晏修德可能会遭遇这种局面,当然去深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起码在深圳的机会要比在海南多得多,但这并不代表晏修德就能在深圳闯出名堂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