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私生活,态度(2 / 2)

加入书签

在简玉梅看来简直就是良配,日后绝对是张建川的贤内助。

张建川一愣,似乎是在回忆什麽,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却没说什麽。

简玉梅讶然,她有心撮合二人,觉得简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她感觉出张建川似乎和单琳之间有看某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不单单只是当初单琳简单拒绝现在又回心转意那麽简单,但又不好深问,只能藏在心中,等到日后机会合适再来问张建川或者单琳了。

酒席散了。

司机把众人纷纷送回,公司现在也请了一个司机,另外还把乡上那台面包车叫上,也就足够了。

县城这边公司反而没有什麽需要留守的。

司忠强回厂值班,赵美英家住在东坝镇上,简玉梅则就住在县城里,杨功德丶高唐则要和吕云升回尖山家中。

张建川没回东坝,而是留在了县城。

裹着防寒服,张建川在夹杂着小雪的县城街头漫步。

他找了一个公用电话给唐棠办公室打了电话,但唐棠不在,办公室里的人只说出去了,张建川也没深问。

都腊月二十八了,没想到纺织工业局这样的单位也会忙,张建川叹了一口气,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他的传呼号早就给了唐棠了,但唐棠很少打,基本上都还是自己给她打电话。

虽然现在民丰饲料公司势头正盛,但是他感觉得到,唐棠对于自己搞饲料公司的事情并不是太感兴趣,还是更倾向于早些调到县里,最好是市里去。

当然能够通过在民丰公司的锻炼磨砺,让领导看到张建川不仅仅只是在政法条线上的能力,在搞经济搞企业上一样是一把好手,这样更容易获得领导欣赏,调到市里边机会更大。

这一点唐棠还是赞同的。

只不过唐棠不乐见的是男友把本末倒置了,你是要利用搞企业表现出来能力,作为调县里调市里的底气和跳板,而不是为了搞好企业而沉迷其中了。

这种乡镇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是唐棠的评价。

多少乡镇企业像彗星一样突然冒起,然后两三年间就又没落下去,太常见了。

张建川也承认唐棠所说的有道理。

如果民丰公司还是一味就抱着现有的格局吃老本,等到李默然GG影响力的消退,省农科院和丰禽一号牌子的慢慢褪色,那麽新的竞争者肯定会慢慢蚕食你原来的市场份额。

不说两三年就彻底消亡,三五年间以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退出历史舞台是大有可能的但现在有自己在掌舵,他还是有信心延续现在好的态势发展下去。

汉川这个市场,容得下民丰和新旺的争夺,就算是加上科立,也没什麽大不了。

旁边的湘鄂二省再加上南边的黔贵二省都应该是可以全力开拓的市场,更别说还有一个略远但是是兵家必争之地的中原豫省。

让张建川担心的反而是县里可能对公司的干预,这个担心他和丁向东丶刘英刚乃至陶顾二人都提过,但是一来尚未有这种迹象,二来就算是担心也没用,真要来,谁也挡不住。

真要走到那一步,张建川也不知道该怎麽办。

他只能预判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把一些经营不善运转困难的企业和人员强行交给民丰,要求民丰合并兼并这些企业,背负这些企业原有欠帐,还要解决这些职工的工作生计问题,而民丰仍然交给自己这帮人来负责。

另一种是县里以某一家或者几家经营不善的大企业来与民丰实现合并,帐面资产暴涨,债务合并,顺理成章由县里来接管,而自己这帮人可能就会被边缘化或者退出。

像自己,完全可以让自己回去干本职工作一一尖山乡的公安员,或者给一个安慰奖,调自己到县委政法委,甚至县委县府里边来。

反正自已还是招聘干部嘛,承诺两年后给你一个正式干部编制,你不是该感恩戴德?

两者都不妙。

前者一旦承接太多这种运转不良的企业,债务并入进来都还好说,关键是一大帮人进来,职工都还简单,分流也好,调岗也好,暂时保留也好,都还能凑合。

但领导干部呢?

论资格,人家都是正经八百国家干部,论履历,比自己强百倍,论级别,更不能比。

就算是让自己掌舵,你能驾驭得住,三天两头找你茬,或者要求你给他安排职务工作,可以说到那时候可能就是挑担做事无人问,吃香喝辣人人抢了,整个公司现在这种创业做事的氛围根本不可能再存在。

一旦公司出现经营困难,这板子还得要打到自己头上。

至于后者,那就不用说了,本来也就和自己无关了,自己就是一个过客,看看就好了想得有些出神,直到身后传来声音。

****

马上就是最后三天了,兄弟们双倍月票一定扎起!十二点爆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