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真正的坚守派(1 / 2)
第114章 真正的坚守派
午餐时间,陆昭等人去赵志立家里吃饭赵家人很热情,也很懂分寸,没有揪着林知宴与陆小桐东问西问。
顶多是赵志立这个叔父辈,对陆昭问了两句有没有女朋友,准备什麽时候结婚。
饭吃到一半,一个露着袖子的中年男人拎着锄头找上门来,气势汹汹说道:「赵志立你个王八蛋,你给我出来!」
「刁哪!没看到在吃饭吗?」
赵志立摔下筷子往外走,毫不示弱地走向对方,两人开始狂飙方言。
引得邻里围观,一下子聚集了数十个人村民。
林知宴问道:「他们在说什麽?」
南海道七山一水一方言,每一个市的方言都不一样,每一个村的口音又有所不同。
陆昭解答道:「赵叔是村长负责收公粮,好像是今年对方没交公粮,所以被停了电。」
大灾变后,联邦农民是要交公粮的,平均30%~40%的粮食产量要上交国家,具体指标要看地方收粮所。
而不同于封建王朝,联邦不交公粮只能算违法。并且没有实质性罪名定罪,所以不交也不会被抓。
这算是当初公粮法颁布时留下的扣子,免得真开了历史倒车,让农民又变成了佃农。
陆昭挺佩服那个反对『不交公粮入刑」的官员,虽然无法改变农民承担灾后重建的事实,却尽目己最大努力让农民有一定反抗馀地。
在时代浪潮之下,有些事情是迫不得已的。
林知宴稍微了解了一下公粮体系,眉头皱了起来,道:「不交粮本来就是他违法,为什麽还这麽气势汹汹?」
「因为粮所收购价太低了。」陆昭道:「有时候会出现农民自己不够吃,还得先完成徵收任务,换你能不气吗?」
」......
,
林知宴一时无法反驳,又问道:「那这就是村长和粮所违规徵收?」
陆昭看着有些天真的林学妹,无奈笑着摇头:「村长和粮所这些基层也不想多收,他们反而希望每年指标低一些。」
「待会儿你可以问一下赵叔,当官深入基层是有必要的。」
在一些官场规则上林知宴比自己懂得多,但在基层方面陆昭更了解。
听到跟刘爷一模一样的话,林知宴眉头一挑。
赵志立与农夫吵了一会儿便被乡亲们拉开,没有真的打起来,最后农夫被熟人拉走。
回到屋内,赵志立骂道:「刁哪,仗着自己无父无母光棍一条,每年都少交迟交,都是村凑数给他补齐的。今年乾脆不交了,他还敢找上门来。」
林知宴问道:「赵大叔,你只是负责收的,他不交你为什麽不通报上级?」
赵志立苦着脸道:「通报了也是骂咱,市里的领导还能去他家抢不成?更别说市里给的指标,
今年要收八十万吨粮食,单我们村就人均要交六百斤粮食。」
不是他想收多,赵志立每年都盼着少收一些,可大环境不充许。
一旁赵婶子也抱怨道:「今年大雨来得太早了,收成不太好,还要按往年来算。收成好的时候多收,不好的时候怎麽就不能少收呢?」
「乾脆我们也学那老赖,也不交了—」
最后一句声音明显压得很低。
赵志立顿时怒骂道:「胡闹!大家都不交公粮,那国家怎麽办?灾后重建可全靠咱们农民,你以为现在的日子是白来的吗?」
「要不是有国家在,咱们不会比那些邦民好多少。」
听到这句话,林知宴微微一愣,她很难想像觉悟这麽高的话,能出自一个农民嘴里。
而不是那些高谈阔论的社会精英,比如自己。
林知宴摆正姿态,又询问了一些问题。
比如年收入,一个农村家庭年收入是三万块,算上买种子化肥的钱,收成不好的时候一年还要倒欠银行几千块。
早期大灾变刚刚结束那几年,基本都是自己挨饿也要把公粮先交上去。
「您不觉得这过的太苦吗?」
林知宴已经用上敬语。
赵志立被晒得黑的脸露出笑容,道:「你别看咱们抱怨,但大家都知道联邦难处,该交的粮不会少的。」
「日子苦一些,挺一挺都能过去,哪一天国家反攻回去日子又好起来了。」
林知宴彻底沉默了,陆小桐也收敛起了刚来时的天真烂漫。
她们是第一次,实际接触神州农民,这个已经屹立于这片古老大地数千年的群体。
在人类农耕文明史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族群能比得上他们。
在人类文明消退的时代,是作为主要兵源的千万农民子弟守住了山河。在大灾变后的时代,是七亿神州农民承受了社会转型的阵痛。
华族比其他族群高人一等,是他们实质上在方方面面维系住了整个文明。
实际上,大多数华族农民生活称不上『上民」。
林知宴不由得想起了刘瀚文时常挂着嘴巴的话:从大灾变至今,坚守派从来都是地里的农民,
而不是我这个半截入土的老东西。
赵志立见气氛不对,赶紧转移话题,道:「而且我们也不算多麽苦,你看那些邦民年年都有人饿死。平时播种和收割粮食,政府也都会派邦民来帮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