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皇帝他疯了!说要搞个新大明!(1 / 2)

加入书签

第143章 皇帝他疯了!说要搞个新大明!

自那道《罪己诏》昭告天下,已是第九日。

京师,赐第,钱龙锡的书房内。

钱龙锡与钱谦益,他们是当世文宗是士林魁首,是能左右朝堂风向的顶级人物。

但此刻他们更像是两个顶级的棋手,在复盘一局从开局便处处透着诡异,令他们茫然无措的棋。

面前的大红袍早已凉透,氤氲的水汽散尽,只剩下一杯冰冷的苦茶,正如他们此刻的心境。

那件联络江南士绅丶暗中串联各地藩王,以清君侧之名应对圣上病危的大事,已无人再提。

并非事已办妥,而是他们惊恐地发现,自己精心策划的每一步,都极有可能踏在了一张早已布好的大网之上。

「不对劲,处处都不对劲!」

终究是性子更急切的钱谦益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霍然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手指神经质地在另一只手的掌心反覆敲击,发出「啪丶啪丶啪」的轻响,如同催命的更鼓。

「你再品品那道《罪己诏》!」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丝无法遏制的焦躁,「那不似病体沉珂神丶智不清之人的手笔!字字泣血,句句罪己,看似将所有罪责揽于一身,实则…实则是一招哀兵之策!他将天灾归于己身,就是在告诉全天下的百姓,『朕德不配位,故上天降灾』。

如此一来,我等再想将民怨引向朝廷,便成了与天意作对,与民心作对!皇帝这是釜底抽薪,是把我们所有人都架在了火上烤!」

钱龙锡没有说话,他那张素来古井无波的脸上此刻沟壑纵横,眼神深邃得像一口枯井,他只是静静地听着。

钱谦益的语速更快了,仿佛要将心中的恐惧与猜测尽数倾倒出来:「还有那《大明月报》!受之也是昨日才惊觉,此物竟已悄无声息地夺了邸报司的言路!以往邸报只传官不传民,如今这月报却铺天盖地,连市井走卒都可能人手一份!而陛下,竟将这喉舌之器,交给了…交给了锦衣卫!」

「锦衣卫!」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三个字,「一群只会拿刀的丘八鹰犬,如今却握住了笔杆子!这…这简直是乱了祖宗的规矩!笔伐口诛历来是我辈士人的权力,他怎麽敢?皇帝到底要干什麽?!」

钱龙锡终于动了,他缓缓抬起头,那双浑浊却锐利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了墙上悬挂的那副巨大的《大明舆地图》。

他的目光从北方的九边,到南方的两广,从东海之滨到西域戈壁,最终如同一柄千钧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一个地方。

他的手指枯瘦而有力,指向了「陕西」二字。

「受之,你错了。」钱龙锡的声音沙哑而沉重,仿佛每一个字都浸透了铁水,「我们都错了。陛下他……根本没病。」

钱谦益的脚步戛然而止,愕然地看向自己的老友。

「我们总想着陛下年轻,骤逢大变,心神激荡之下必然方寸大乱,是我们拿捏他的最好时机。」

钱龙锡的指尖缓缓摩挲着地图上「陕西」二字,眼神中再无一丝颓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毒蛇被抽到七寸时的阴冷与惊惧,

「可我们都算错了一点,无论如何,他也是天子!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他根本没病,他是……拿着刀,出京了!」

「什麽?!」钱谦益如遭雷击,脸色煞白。

「你还想不明白?」钱龙锡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计划被全盘打乱的暴躁与后怕,「那道《罪己诏》一下,老夫就觉得不对劲!把所有陕西递上来的奏摺,连同各路商贾门生传回的消息全都汇总起来看了一遍。你知道我看到了什麽?」

他死死盯着钱谦益,一字一顿地说道:「陕西就是个现成的人间地狱!饿殍遍地,民乱四起!哎!这本是我们手里最好的一张牌,只要捏在手里慢慢发酵,不出三月,就能逼得他下罪己诏都是轻的,甚至……」

话说到此,钱龙锡的语气从兴奋的追忆,瞬间转为极度的怨毒与恐惧。

「可皇帝呢?!他竟敢亲自去了!《罪己诏》以『天灾』为由,是把他自己摘出去,把所有的锅都甩给了『天意』!而陕西那个人间地狱反倒成了他『亲冒矢石』的背景板!再加上那个该死的《大明月报》,把他的『苦心』直接送到泥腿子的耳朵里!这两者合一,就是一柄他用来杀我们的刀!他要斩向的,不是什麽天灾人祸……」

他无需钱谦益回答,便嘶吼般地说了下去:「是他妈的我们!皇帝要斩的是我们这些处处逼他就范的臣子!」

「风暴眼就在这里!」钱龙锡的手指重重指向「西安府」三个字上,发出的声音里充满了被猎物反噬的愤怒与不甘。

这一刻,书房内所有的暖意都消失了。

两人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咽喉,连呼吸都变得无比艰难。

钱龙锡派往西安的最得力的心腹,一个曾经在南镇抚司当过差,精通追踪与侦查的好手,在皇帝「病重」的第三天便已快马加鞭离京。

可钱龙锡心中清楚,九天时间,即便日夜兼程,那快马也才刚刚踏入潼关地界。

而皇帝,那位他们以为病卧深宫的年轻皇帝,恐怕早已在西安做了不知道多少件大事!

他们现在是京师的瞎子,是天下的聋子,他们能做的,只有在这座被权力与阴谋笼罩的京师里,像等待宣判的囚徒一样等待一个未知的,却预感到会是惊天动地的结果。

……

文华殿偏殿,大明帝国的权力中枢——内阁,几位阁老正在就南方的漕运问题进行着例行却毫无结果的扯皮,气氛一如既往地凝重而乏味。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以及卫士压低了声音的呵斥。

「内阁重地,不得擅闯!」

「滚开!六百里加急!西安府六百里加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