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3章 钦定曲阜孔氏罪案录(1 / 2)

加入书签

第213章 钦定曲阜孔氏罪案录

夜色已深,皇帝的临时行辕就设在了衍圣公府。

朱由检没有选择那极尽奢华的正堂,而是直接住进了孔府的书房——「奎文阁」。

这里曾是孔家珍藏历代皇帝御赐典籍和圣贤书画的地方,是他们标榜斯文正朔的门面。

魏忠贤多馀手中捧着一盏精致的建窑茶盏,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君山银针。

他将茶盏轻轻放在皇帝手边,又悄无声息地退到一旁,垂手侍立。

朱由检没有碰那杯茶,他的目光穿透窗棂,望向远处依旧灯火通明的曲阜县衙方向,沉默了许久。

阁楼内,安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时发出的「毕剥」声。

就在这种近乎凝固的氛围中,朱由检忽然开口了,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身前的人发问。

「长卿。」

侍立在旁的温体仁心中一紧,连忙上前一步,躬身道:「臣在。」

「人,朕杀了。」朱由检的目光依旧望着窗外,「案子让王纪他们去办了。接下来呢?依你这位礼部尚书看,朕接下来该做什麽?怎麽为此事……收尾?」

这个问题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温体仁的心湖,激起千层巨浪。

皇帝的考校来了!

温体仁的大脑飞速运转,额头上瞬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小心翼翼地组织着语言,既要表现出自己的深思熟虑,又不敢触碰到任何可能存在的逆鳞之处。

「回陛下。」温体仁的声音有些乾涩,「臣愚见,今日雷霆手段,荡清尘埃,诚乃三代未有之壮举,足以震慑宵小,澄清寰宇。」

他先是习惯性地送上一顶高帽,然后才谨慎地切入正题。

「如今,衍圣公已伏法,孔氏首恶亦尽数诛绝,其罪错已彰,天理已明。臣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安』与『抚』二字。」

「安,是安天下士林之心。毕竟国朝大治,还需斯文点缀,还需士林归心。可……可寻一孔氏旁支远亲,品行端正者,承其爵位,以奉圣人香火,此举可彰陛下虽行雷霆,亦存仁和之万一。」

「抚,是抚地方百姓。罪魁已除,当尽快勘定田亩,将田地归还百姓,安抚流离,使民心彻底归附,则山东一地,可传檄而定。」

说完,他便深深地躬下身子,不敢再多言一句。

这番话,是他所能想到的最稳妥,最符合传统官场逻辑的收尾方式:打了巴掌,再给个甜枣。既保住了皇帝的威严,又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台阶下,同时收获了民心,可谓面面俱到。

温体仁等来的却是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

良久,皇帝才缓缓转过头,他没有发怒,只是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自己这位礼部尚书。

「温体仁。」皇帝一字一顿地叫着他的名字,「你以为,朕今日杀的是『衍圣公』吗?」

温体仁被皇帝看得浑身发毛,呐呐不敢言。

「在朕眼中,今日在高台上被斩首的七十馀人,以及被凌迟的那一个,他们没有一个叫『衍圣公』,也没有一个叫『孔氏族人』。」

「他们只是《大明律》上明文记载着的一个个死囚!是霸占民田的强盗!是草菅人命的凶徒!」

「朕杀的不是人情,不是恩怨!」

「朕杀的是法!是理!」

朱由检拿起那杯茶,却没有喝,只是在指尖缓缓转动茶盏。

「所以,朕要的,从来不是士子们的安心,更不需要去安抚他们!」

「朕要的,是他们的敬畏!」

「敬畏国法!敬畏朕这个天子!」

「他们可以关起门来在书房里写文章,骂朕是桀纣,是暴君!朕不在乎!但是,在他们提笔骂朕之前,必须先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脖子,够不够《大明律》砍上一刀!」

温体仁的脸色已经变得惨白,冷汗顺着他的鬓角滑落。

「此事,没有结束!」朱由检的语气再次变得激昂,他将茶盏重重顿在桌上,茶水溅出。

「恰恰是刚刚开始!」

「你礼部现在要做的,不是去安抚谁,也不是去思考怎麽给谁保留香火!」

「而是立刻给朕准备好笔墨纸张和人手!准备掀起一场足以涤荡斯文丶重塑天下人心的滔天大潮!」

……

子时,曲阜县衙,灯火通明。

这里已经彻底被京营兵士内外三层地戒严,寻常百姓,甚至本地的官吏都不得靠近百步之内。

县衙的大堂以及前后几进的院子全部被清空,一箱箱刚刚从衍圣公府查抄来的证物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堆积如山,几乎要将院子填满。

一箱箱在帐房密室中搜出的阴阳地契,每一份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破产与毁灭。

一摞摞散发着霉味的血泪帐本,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利滚利的盘剥,触目惊心。

墙角边,一排排被连夜从孔府各处带上来的,前几日没杀绝的核心管事丶帐房先生丶各地庄头,被锦衣卫凶神恶煞地看管着。

他们面如死灰,浑身抖得如同风中落叶。

以王纪为首的,近两百名从三法司丶钦命勘问所抽调来的京官精英此刻正站在这如山的罪证面前。

他们经手过无数大案要案,自以为对人性的黑暗已有足够的认知。

但孔家所犯下的罪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手段之酷烈,依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许多年轻的言官脸上的惊疑逐渐变为抑制不住的愤怒,而那些老成持重的大理寺丶刑部官员,则是感到了深深的后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