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载入史册(1 / 2)
四天过去。
五一当天下午,陈良乘坐T15次列车前往羊城,坐了三十多个小时,在第二天深夜,抵达羊城。
第三天开始验货工作,确定所有设备都如钱前进说的那般后,陈良才代表公司签了合同。
王盛这边把货款打给了对方在京城的办事处帐户,节省了异地电汇的时间,让陈良等人和设备在今天就坐上了返回京城的车次。
虽然路上偶有风波,但在保卫科干事手持真理的护卫下,还算平稳。
……
一九九六年五月五日,星期日,农历三月十八。
黄历上写着:宜嫁娶丶纳采丶订盟丶斋醮丶开光丶祭祀丶祈福丶求嗣。
天还没亮透,北影厂生活区却早已醒了大半。
盛影传媒办公室门口,三辆擦洗得乾乾净净的金杯面包车已然发动,低沉轰鸣着,车头上还扎了朵俗气又喜庆的大红花。
两辆车运人,一辆车拉设备。
王盛站在车边,最后一遍清点人员和装备。
「新郎组跟我车。摄影师周伟,灯光大刘,三名学徒,负责扛反光板丶递东西等。」
「新娘组,猴子带队。摄影师梁威,灯光小兵,三名学徒。到了女方家,一切听猴子指挥,稳字当头,多抓拍情绪和细节。许灵你跟新娘组,直接去新娘家,负责指导婚庆公司派的化妆师,一定要拿出电影化妆师的档次,明白吗?」
「明白!」
许灵应声道。
王盛:「好,所有人再次检查设备,确保Betacam SP电池满电,备用带够数,脚架云台锁紧!
今天是咱们『盛影』开门第一炮,更是『金禧典藏』头一单!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出了岔子,别说对不起我那五万块借款,更对不起全厂老少爷们投的那两百万!听明白没有?」
「明白!」十来个眼神里既有紧张,更有压不住的兴奋和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穿着统一订制的丶印着不明显「盛影传媒」小logo的红色马甲,齐声应道。
「好!出发!」
王盛一挥手,众人迅速而有条不紊地登车。
车队驶出北影厂,融入帝都清晨渐渐苏醒的车流。
王盛坐在头车副驾,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
四九城的五月,槐花初绽,空气里带着一丝甜腻的暖意。
……
车队先抵达位于海定区的新郎家里。
小区门口,陈女士和她丈夫早已等候在此,见到挂着北影厂出入证丶显得「正规军」气派十足的车队,顿时松了口气,脸上笑开了花,赶忙迎上来。
「王总!你们可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陈阿姨,恭喜恭喜!咱们按计划来,时间充裕,别急。」王盛笑着握手,示意团队开始干活。
周伟扛着摄像机直扑楼上,寻找最佳机位,开始拍摄新郎做准备的花絮。
大刘则带着几名学徒,做布光等杂活,狭窄的楼道和客厅瞬间被专业灯光打亮,有了几分片场的感觉。
……
另一边,新娘组也顺利抵达了位于西城的新娘家。
过程几乎类似。
猴子带队,广播级Betacam SP摄像机一亮相,专业的灯光一打,立刻镇住了场子。
新娘家的亲戚朋友围观的不少,窃窃私语。
「嚯!这拍录像的架势可真不一样!」
「那机器,我在电视里见过,拍新闻用的!」
「听说花了小一万呢!能不专业吗?」
「娟娟婆家真是有钱。」
「……」
陈女士给亲家打了个电话,说明许灵是专门给影星化妆的师傅后,新娘原本的化妆师,直接成了给许灵打下手的,帮忙给其馀几位伴娘化妆。
严格意义上来讲,伴娘其实是舶来品,是在近代由西方习俗与中国传统「喜娘」角色融合后形成的。
赶时髦丶要洋气,伴郎丶伴娘这种舶来品,在改革开放后,尤其在进入90年代后,变得日益普及和规范化。
……
吉时到,接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
王盛带着新郎组全程跟拍。
车队丶堵门丶塞红包丶找鞋丶念保证书……
随着两队人马汇合,场面更加热闹。
双机位的优势彻底发挥出来,主机位抓全景和流程,辅机位游走捕捉细节和情感瞬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