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挟老韩以令诸侯(1 / 2)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的窗户开着,夏初的热风裹挟着厂区特有的胶片丶机油和尘土气味吹进来。
韩三坪掐灭了又一个菸头,把各地『穷亲戚』想来投奔的事,向坐在对面的王盛徐徐讲完,问道:「这事你怎麽看?」
「这是好事啊,大好事!」
王盛身体前倾,眼神发亮:「咱们正愁高端业务扩张,设备和熟练人手不够,他们这就送上门来了。这说明咱们这条路走对了,市场认,兄弟单位也认!」
「我知道是好事,但这摊子一下铺这麽大,怎麽接?怎麽管?」韩三坪皱着眉:「各家有各家的算盘,设备新旧不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天南地北的,协调起来就是一大摊烂事!别到时候钱没赚着,反倒惹一身骚。」
「厂长,您想过没有,这或许不止是赚点钱的事。」王盛的声音压低了些,却带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哦?」韩三坪抬眼看着他:「什麽机会?」
「整合的机会!」
王盛解释道:「厂长,上面一直在推动电影体制改革,要打破条块分割。
可怎麽改?谁也没谱。
现在好了,市场需求把咱们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各家电影厂缺钱缺项目,但手里还握着制片权丶发行权,还有这些硬体设备和老师傅。」
他顿了顿,接着道:「咱们北影厂要是能藉此机会,站出来,当这个牵头人,把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
然后由咱们统一接单,统一调度设备和人员,按劳分配利润。这不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以市场项目为纽带的联盟吗?」
韩三坪的眼神深邃起来,显然在认真思考王盛的话。
王盛趁热打铁:「有了这个联盟,咱们能调动的资源就海了去了。
完全可以组织联盟内的厂子,一起拍正经的电影丶爆产能,用数量和质量去洗刷市场。
厂长,想要盘活电影行业,终究要靠商业电影,我搞得这个『婚礼电影』项目,充其量是对行业的一次心肺复苏,至于『享誉国际』的文艺电影,已经和国内市场脱钩了,提供的就业机会丶产生的市场效益,微乎其微,受益人只有导演和一小撮人……」
这不就是相当于再造一个低配版本的『中国电影公司』嘛?
韩三坪渐渐反应过来。
以前,统购统销时期,中国电影公司拿捏着国产片发行权,只分给电影厂很少一部分利润。
94年,随着「十部进口大片」政策施行,中国电影公司成为唯一拥有外国电影进口权的单位。
当年上映的十部进口片中,《真实的谎言》以破亿票房,独领风骚。
或许是因为进口片带来的利润丶也或许是因为进口片重新激活了一部分城市电影市场……国产片发行领域彻底向电影厂放开。
但是,卡死电影厂造血能力的放映权,并没有向电影厂开放,原因有很多。
总之,电影厂无法自己组建『院线』,就没有办法向大众卖电影票回血。
所以,各家拥有制片权和发行权的电影厂,就像是一个少了条腿的正常人,只能慢慢等待死亡。
不过……
韩三坪知道那里有『义肢』。
苏省那几个城市的放映单位,很支持国产电影,愿意给排片丶也愿意爽快的分钱,而他们干这些事情的动机,很操蛋,总结起来一句话,乾死省级放映单位!
如果把这条『腿』接上……
嘶~
这事有搞头啊。
韩三坪忽然笑骂了一句:「好你小子……这饼画得是又大又圆,合着绕了半天,是想把我架上去当这个『带头大哥』?」
王盛立刻笑嘻嘻地恭维道:「厂长,这哪是架?这是众望所归!除了您,谁还有这个魄力和威望能把这麽多山头拢到一块儿?
您要是真把这摊事办成了,那以后可就不只是北影厂的厂长,说是咱中国电影行业改革路上的『带头大哥』,一点也不为过!」
「少给我戴高帽!」
韩三坪笑骂了一句,但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
王盛的话确实说到了他心坎里,包括商业片布局这些。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改革派,他何尝不想干一番大事业?
眼下这看似被动的局面,或许真是一个主动破局的历史性机遇。
他沉吟片刻,神色恢复严肃:「想法很大胆,但具体操作起来,难题不少。先说眼前最实际的,这麽多厂子,这麽多人,你能接得下?管得住?」
「厂长,人,我们只要技术人员就行,灯光丶摄影丶录音丶化妆丶道具丶剪辑,这些老师傅丶熟练工,来多少我们要多少。管理岗丶行政岗,一个不要,咱们不养闲人,也绝不掺和各家内部的人事安排。」
王盛回答得斩钉截铁:「来了,就得按咱们的规矩办事。
项目管理丶财务调度,必须由咱们主导,派咱们信得过的人去盯着。
说白了,就是他们出人和设备,咱们出品牌丶出项目丶出管理,带着他们赚钱。」
韩三坪重重一拍桌子:「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就得有这个决心,那就这麽干,这个『带头大哥』,我当了!我这就让厂办通知这些兄弟单位,愿意来的,咱们敞开大门谈!」
「……」
……
几天过去。
于咚和陈良早已带着精干的业务团队南下浙省,去开拓「私人订制」的广阔市场。
盛影传媒那间二十多平的办公室已经不堪重负。
在韩三坪的指示下,隔壁又腾空了两间办公室,办公室门口的墙上钉着「业务一部」丶「业务二部」丶「调度中心」的简陋牌子,直线电话又加装了十部。
与此同时。
操着各地口音的『穷亲戚们』蜂拥而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