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章 83:构建全国发行网络(2 / 2)

加入书签

韩三坪对这个词感到有些新奇,又有些疑虑:「这能保证质量吗?艺术创作可不是车间里拧螺丝。」

王盛笑了笑:「厂长,我不是说要抹杀创造性。而是指一种工业化的工作方式。

比如,我可以设定一个家庭温馨喜剧的类型,明确核心冲突丶人物关系丶每集的戏剧任务和笑点分布。

编剧团队在这个框架之下进行创作,分工合作,有人负责主线,有人负责支线,有人专攻台词笑料,最后再由核心责编统稿润色。

这样效率高,风格统一,也能避免一个人闭门造车可能出现的偏差。

好莱坞丶港台的很多商业剧集都是这麽做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人,建立有效的流程。」

韩三坪若有所思。

王盛的模式听起来确实更高效,更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而且,由王盛这个市场嗅觉敏锐的人来把控「点子」和方向,成功率或许更高。

他权衡了一下,拍板道:「两条腿走路,稳妥。徵集剧本的事,我交给厂艺办去办,尽快把风声放出去,面向全国,奖金设高一点。

至于编剧团队……厂里的在职编剧,你看得上眼的,尽管抽调,成立一个临时项目组,归你指挥调度。

如果觉得不够,或者想用更顺手的人,你看着自己招。

总之,这块由你全权负责,尽快把剧本储备搞起来。」

「行,有厂长您这话,我就放心了。」

王盛应承下来:「等我拍完《家和万事兴》,后期进入正轨,就立刻接手此事。」

「嗯。」韩三坪点点头,随即又想到一个关键问题:「剧本有了,拍出来,怎麽盈利?你预测一年能搞多少部?」

王盛稍作思考道:「盈利模式,主要还是那两板斧。第一,卖给电视台。全国那麽多电视台,尤其是各省市县级台,很多没有自制剧的能力,但对电视剧的需求很大。这就是我们的市场。」

他特意强调:「这方面,咱们和那18家地方电影厂的联盟,就能发挥大作用了。

他们根植地方,与当地的相关单位丶电视台,关系盘根错节。

我们可以授权给他们,让他们负责将剧集的播放权卖给自己所在省丶市的电视台。卖掉的收益,我们可以分给他们一半,甚至再多一点也没问题。

反正他们不用投入制作成本,只需要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卖多少都是纯利润,他们肯定有积极性。

这样,我们等于在全国建立了一个现成的电视剧发行网络,比我们自己一家家去谈要高效得多。」

原来搁这等着呢。

韩三坪认为王盛在倡导联盟电影厂联盟的时候,就想到这层了。

就算平均每家电影厂卖一部剧,只分给北影厂五万块,那也有足足九十万,能覆盖寻常电视剧制作。

此外,用利益捆绑兄弟厂,利用他们的地缘优势打开销路,不仅能快速回笼资金,更能强化以北影厂为核心的联盟凝聚力。毕竟,谁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谁就拥有话语权。

妙妙妙!

韩三坪眉头舒展看来:「第二板斧就是GG植入?」

「没错。」

王盛:「厂长,构建电视剧发行网络的事情,还得您多费心,这是咱们号令全国电影厂,将更多地方电影厂团结起来的基石,未来如有可能,或许还能代理发行其他电视剧,盘活咱们厂的发行科,以及其他科室部分闲置人手。」

韩三坪郑重的点点头道:「这个,我一定认真办。」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