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章 99:『受招安』(1 / 2)

加入书签

第100章 99:『受招安』

十一月中旬的京城,寒风初起,卷动着北影厂院内最后的几片枯叶,带来一股肃杀之气。

就在《家和万事兴》的录像带由各路副厂长们带回全国各地,联盟的发行机器刚刚开始悄然运转之际。

一场意料之中却又来得迅疾的风暴,终于降临。

这天上午,韩三坪刚主持完厂务会,秘书便神色紧张地敲门进来,附耳低语了几句。

韩三坪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凝重与决然的复杂表情。

他挥挥手让秘书出去,独自在办公室里静坐了片刻。

电话是部里办公厅直接打来的,通知他下午两点半,到广播电影电视部会议室开会,议题就五个字——「电影厂联盟」。

通知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韩三坪深吸一口气,喃喃自语。

他对此早有预料,三十多家电影厂如此大的动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不惊动上面。

只是没想到,部里的反应会如此迅速和直接。

……

下午两点二十分,韩三坪提前抵达位于复兴门外大街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大楼。

这栋庄严肃穆的建筑,此刻在他眼中,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他走进了一间中型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烟气缭绕,气氛沉闷。

韩三坪目光一扫,心下便是一沉。

出席的人员规格,比他预想的还要高。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分管电影丶电视事业发展的副部长,面色严肃,不怒自威。

旁边坐着部总编室主任丶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丶电视司司长这几位核心司局级领导。

此外,还有几位相关部门的副职和处长,以及让韩三坪眼神微凝的京城电视台的一位副台长,和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尤主任,后者脸色不太好看。

京城台丶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压根不知道电影厂大联盟的事,因为掺和了《家和万事兴》这个项目,他们也被叫来受训了,或者说,被叫来同韩三坪对峙。

韩三坪心中了然,这阵容,几乎涵盖了与电影丶电视剧生产丶审查丶播出相关的所有关键部门。显然,这次会议绝非简单的「了解情况」。

「三坪同志来了,坐吧。」副部长抬了抬眼皮,示意韩三坪在靠近末尾的一个空位坐下。

会议开始,副部长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道:「今天请三坪同志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近期由北影厂牵头,联合了全国三十家电影制片厂,搞了一个所谓的『联盟』,进军电视剧发行领域。

这件事,在系统内引起了不少反响和议论。三坪同志,你作为主要发起人,谈谈具体情况吧。」

韩三坪早有准备,他将联盟成立的背景丶初衷丶以及目前以《家和万事兴》试水的运作模式,不卑不亢地陈述了一遍。

重点强调了各电影厂面临的生存困境丶设备人员闲置的现状,以及联盟旨在「盘活存量资源」丶「以剧养影」丶「为电影工业保留火种」的良苦用心。

他话音刚落,电影局局长便皱着眉头开口了,语气带着质疑:「三坪厂长,你们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是,三十多家电影厂联合起来,统一制作丶统一发行电视剧……

这个规模……是不是太大了点?

这会不会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对现有的电视剧市场格局,尤其是对那些专业的电视剧制作单位,会不会造成不公平竞争?」

电影厂拥有国家投入的设备和厂区资源,一旦联合起来,其制作和潜在发行能力,确实对市场上可能存在的『民营』或其它体制内电视剧制作单位构成巨大压力。

电视司司长紧随其后,提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还有发行渠道的问题。各电影厂利用与地方电视台的历史关系进行发行,这本身没问题。

但如此大规模丶有组织的协同行动,绕过了现有的电视节丶电视周等官方或半官方交易平台,是否合适?

这会不会冲击到现有的丶部里认可和支持的电视剧交易体系?」

这触及了是否挑战现有行业管理秩序和既定利益格局的红线。

京城电视台那位副台长也适时插话,语气微妙:「韩厂长,听说你们这部《家和万事兴》,定位是『全国首部贺岁电视电影』,还要建议台里在跨年之夜作为『特别节目』播出?这个定位很新颖啊。

不过电视台的节目编排和采购,有自身的规律和考量。

联盟这种方式,会不会给台里的采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矛头直指可能干预电视台正常经营自主权。

讨论的气氛逐渐升温,质疑和担忧的声音占了上风。

就在这时,来自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尤主任,语气有些尖锐地将矛头指向了具体的人:「韩厂长,我听说北影厂最近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有这个联盟的构想,似乎都跟一位叫王盛的年轻人密切相关?

据我们了解,这位王盛同志并非北影厂在编职工,而是民营公司『盛影传媒』的负责人。

一个体制外的年轻人,对北影厂乃至整个电影系统的决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是否合适?他的公司在此次联盟运作中,又扮演了什麽角色?是否存在利用国有资源为私人公司牟利的嫌疑?」

这一连串发问,极其尖锐,直接将火烧到了王盛身上。

潜台词是指责韩三坪决策受到体制外人员不当影响,甚至可能涉及利益输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