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章 101:宣传先行(1 / 2)

加入书签

第102章 101:宣传先行

时间步入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朔风掠过华北平原,给京城裹上了一层银装。

岁末的寒意日渐深重,但空气中弥漫的某种期待与躁动,却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更为炽热。

「三十一家电影厂创立的电视剧发行联盟」被广播电影电视部纳入「电影厂电视剧生产协作指导小组」进行试点管理的消息,已经扩散至全国文化系统。

西影厂厂长在私下都不禁感叹一句:「朝里有人好做官。」

原先观望丶质疑甚至抵触的声音在「部里认可」这面大旗下,不得不收敛了许多。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慎的接触与试探。

各电影厂派驻各地,和当地电视台谈收购的代表们,腰杆子明显硬气了不少。

他们再次叩响各地电视台采购部门的大门时,遇到的阻力显着减小。

「既然是部里试点,探索新路子,我们台当然要支持。」

类似的话语,开始在不同省份的电视台办公室里响起。

利益的考量依旧存在,但多了层「配合上级精神」的zzzq,谈判变得顺畅了许多。

电影厂方面也适时让步,在价格和分成上展现了更多灵活性,力求「开门红」,让联盟的第一炮务必响亮。

于是,进入十二月中旬,捷报便开始陆续传回北影厂设立的『联盟临时联络处』。

长影厂率先拿下吉省省台跨年夜的播出时间;珠影厂谈妥了粤省省台及几个重要地方台;西影厂更是不负众望,让《家和万事兴》登上了全省从省到县级电视台;就连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电影厂,也凭藉地缘优势,在本地多家市级电视台取得了突破。

最终统计下来,全国共有六百多家省丶市丶县三级无线电视台,决定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九点四十分左右到十二点,播出《家和万事兴》,主打跨年贺岁。

此时,全国无线电视台,正值历史顶峰,有足足943家,如果算上有线电视台,1000家都打不住。

之所以有这麽多的电视台,和此时的「四级办电视」方针推动有关。

即便有些台未能挤进综合频道,也安排在了影视频道丶文艺频道等受众明确的平台。

覆盖范围之广,远超王盛和韩三坪最初的预期。

电视台得天独厚的宣传机器随之开动。

节目预告丶剧情简介丶播放制片方录制的主演访谈……通过电视报丶电台丶以及电视台自身的GG时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全国首部贺岁电视电影」这个概念经过反覆强调,开始深入人心。

对于习惯了在春节看春晚丶平时看连续剧的老百姓而言,「跨年」看一部专门为贺岁打造的丶像电影一样精致的电视节目,成了一件新鲜而又值得期待的事情。

原来,阳历新年辞旧迎新,也值得如此隆重地庆祝,需要用一部充满欢笑的合家欢作品来标记。

无形中,「跨年夜」作为一个具有文化仪式感的时间节点,正在被这部作品催生和强化,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微妙注脚。

……

千里之外的杭城。

西湖在冬日的薄雾中显得格外宁静。

杭城电视台的实习记者李秀秀,刚刚结束了一个采访任务,坐在回单位的公交车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