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113:三千越甲可吞吴(上)(1 / 2)

加入书签

第114章 113:三千越甲可吞吴(上)

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七日,农历正月十一。

北影厂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复苏景象。

春节的慵懒被紧迫感取代,空气中弥漫着机油丶灰尘以及一种名为「希望」的躁动气息。

厂区主干道上,人流络绎不绝,比年前更加密集。

许多面孔是陌生的,带着各地的风尘与口音,眼神里混杂着好奇丶期盼以及一丝初来乍到的局促。

这些人,便是韩三坪与王盛主导的「电影厂联盟」在春节假期后吸纳的新鲜血液。

经过一个假期的发酵与各厂内部的动员,原本「十八路诸侯」派出的千馀名「兵丁」规模,随着「十八路诸侯」变成「三十路诸侯」,如同滚雪球般急剧膨胀,骤然增加了两千多名来自天南海北各电影厂的技术工人——灯光丶摄影丶录音丶美工丶化妆丶场务丶司机……几乎涵盖了电影制作的所有基础工种。

此外,还有五百多名年龄多在二十岁上下的各电影厂子弟,他们或是找不到工作,或是怀揣着对京城丶对影视圈的向往,被一股脑地塞进了北影厂这个巨大的「熔炉」。

三千多名外厂职工+子弟,将由北影厂和盛影传媒开拓的各类业务共同消化。

而那五百多名子弟兵,则明确划归盛影传媒麾下,由王盛直接安排。

上午九点,北影厂主楼前那片不算宽敞的小广场,被黑压压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三千多人聚集于此,呵出的白气在清冷的空气中连成一片,低声交谈的嗡嗡声如同闷雷滚动。

他们穿着各色棉服,有些还带着行李包裹,场面颇为壮观。

王盛站在主楼门前的台阶上,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没戴帽子,冷风吹拂着他略显凌乱的头发,却吹不散他眼神中的锐利与沉静。

韩三坪站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双手背在身后,面色肃穆,如同定海神针。

厂保卫科的人员在外围维持着秩序。

王盛拿着话筒,运足中气,清朗而有力的声音清晰地传遍了广场:「各位老师傅,各位兄弟姐妹们!我是王盛,盛影传媒的负责人!」

广场上的嘈杂声瞬间小了下去,数千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年轻的过分的「总帮主」身上。

关于他的传说,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在这些新来者中流传——点石成金的商业奇才丶韩厂长眼前的红人丶国家级奖项的获得者丶带着北影厂杀出一条血路的领军人物。

此刻亲眼见到,不少人心中仍难免泛起一丝疑虑:他真的能驾驭这偌大的场面吗?

王盛目光扫过台下,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他继续开口,语气平稳而自信:

「首先,我代表北影厂,代表盛影传媒,欢迎大家的到来!从今天起,咱们就是在一个锅里抡马勺的战友,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

没有虚头巴脑的客套,开场白直接而有力。

「我知道,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电影厂。有的厂子效益好点,有的厂子可能已经大半年发不出全饷。但不管以前如何,到了北影厂,到了盛影传媒,咱们就只有一个目标——靠自己的手艺,踏踏实实挣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这话说到了许多老师傅的心坎里,台下响起一阵赞同的低语。

「咱们电影厂联盟,不是搞花架子,是要干实事的!」王盛声音提高了几分,「眼下,我们有几条财路,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开拓!」

他伸出两根手指:「第一,是联盟主抓的『电视电影』批量生产!这条线,需要的是能在摄影棚丶在外景地扎扎实实干活的技术骨干!灯光要打得亮,机器要扛得稳,录音要收得清!这部分老师傅,之后由厂里生产科统一安排,进入各个摄制组。待遇按项目走,多劳多得!」

人群中有经验的老技术工人们纷纷点头,这是他们的老本行。

「第二,」王盛顿了顿,目光转向那五百多名格外年轻的子弟群体,以及部分适合转向新业务的外厂职工,「是咱们盛影传媒独力开拓的『婚礼录像』市场!这块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旺盛!但光靠京城一地,远远不够!」

他手臂一挥,指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我们要把业务做出去!做到全华北,做到全中国!」

「所以,经过公司决定,各电影厂的五百多名子弟兵,以及抽调的部分外厂工友,将会兵分两路,向外开拓!」

台下顿时一阵骚动,尤其是那些年轻人,既兴奋又紧张。

「一路,由原业务二部主管刘智带队!」王盛指向站在人群前排,身材敦实丶面容沉稳的大刘。

大刘闻声挺直腰板,向众人点了点头。

王盛提高音量:「目标,津城!津城卫的老少爷们儿讲究面子,婚庆市场大有可为!」

「另一路,由陈猛带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