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131:坑王出手(1 / 2)
第132章 131:坑王出手
时光荏苒,悄然步入一九九七年的五月。
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春末夏初的蓬勃生机,而由北影厂牵头丶三十一家电影厂联盟所掀起的「电视电影」风暴,在经过初期的狂飙突进后,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战略巩固与调整期。
针对猖獗一时的盗版VCD问题,
各电影厂在各自属地范围内采取的「非常规」手段,虽然方式方法上不了台面,但效果却立竿见影。
在联盟内部情报共享和协同「清剿」下,几个主要的盗版光碟生产窝点和批发网络遭到了沉重打击,市面上明目张胆贩卖盗版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盗版如同韭菜,割一茬还会再长,但至少为正版市场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
与此同时,北影音像公司迅速调整策略。
在韩三坪和王盛的共同决策下,正版VCD碟片进行了一次幅度惊人的降价。
通过简化包装丶优化生产成本,并将单张利润压缩至仅剩五毛钱,最终将正版碟片的零售价定在了只比盗版碟贵三到五元的区间。
这个价格,几乎是贴着成本线在销售。
之所以无法再进一步降价,原因显而易见。
正版需要支付版权费(因为北影厂持有大量版权的原因,这部分是主要降价的空间)丶承担正规的母盘制作丶压盘丶质检丶渠道建设和营销费用,还要缴纳各项税费。
而盗版则几乎零成本,只需简单的复制粘贴。
能将价格差拉近到这个程度,已是北影厂让利到底丶壮士断腕般的决心体现。
再降,就意味着亏本销售,长期来看无异于自毁长城,也无法持续。
这微小的几块钱差价,成为了正版尊严与法治成本的最后防线。
这一降价策略虽然使得VCD发行业务的利润率大幅下滑,收入锐减,但一定程度上稳住了「电影世界」音像连锁的销量基本盘,遏制了市场份额的快速流失。
更重要的是,它将消费者的目光重新拉回到了品质和正版保障上。
所幸,电视电影业务的收入成为了联盟和北影厂最坚实的支柱。
四月份的财务统计出炉,北影厂与盛影传媒联合制片中心来自电视电影的分帐收入,达到了惊人的约五千五百万元!
这个数字不仅弥补了VCD业务的损失,更使得北影厂的帐面上现金流前所未有的充裕。
各联盟电影厂的收入也涨了不少。
丰厚的回报让所有参与方都红光满面,对王盛提出的「系列电视电影」计划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催促着编剧和制作团队加快进度,恨不得立刻就能有新的「剑」斩向市场,攫取更多的利润。
就在这一片期盼声中,五月中旬,由王盛牵头丶编剧小组细化的贺岁电影《30天》剧本正式定稿。
剧本巧妙地本土化,将故事背景放置在九十年代末社会转型期的京城,聚焦于不同阶层的碰撞与融合,既有辛辣的现实观察,又不失温暖幽默的喜剧色彩。
韩三坪拿着厚厚一迭剧本,在紫禁城影业公司的项目论证会上进行了详细阐述。
与会者包括京城文化部门丶北影厂丶京城台及市电影公司的代表。
剧本中关于婚姻丶阶层丶记忆与重新选择的主题,引发了热烈讨论。
尽管有人对这种略带奇幻色彩的现实主义喜剧能否被市场接受存有一丝疑虑,但鉴于王盛过往堪称「点石成金」的业绩记录,以及剧本本身扎实的人物刻画和巧妙的情节设计,项目最终顺利获得通过,正式立项。
王盛毫无悬念地亲任总导演,负责把握影片的整体风格和核心创意。
执行导演则确定为与王盛合作愉快丶以细腻见长的霍健起,负责具体的现场拍摄和日常调度。
女主演方面,王盛力荐李晓冉。
此时的李晓冉经过「头纱吻」GG的惊艳亮相和一定的表演实践,气质愈发成熟,兼具都市女性的独立感与一种独特的脆弱美感,与角色林薇薇的形象高度契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