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章 132:科普动画(2 / 2)

加入书签

美术系系主任,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负责具体协调和对接。

几位年轻的中青年教师,他们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对新技术和新模式接受度更高。

若干名动画专业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代表,脸上带着激动和些许紧张,能参与这样的项目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王盛在李婷婷的陪同下准时到场。

他今天穿着一件简单的衬衫,气质沉稳,丝毫没有年少得志的张扬。

刘国碘院长热情地做了开场白,介绍了双方人员,并强调了此次合作对于推动产学研结合丶探索动画艺术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王盛接着发言,他首先表达了对北电尤其是美术系动画专业学术地位的敬意,然后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虹猫蓝兔三千问》项目。

「各位老师,同学。」王盛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我们这个项目,核心目标是『科普』,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初步规划是制作52集,每集时长约10分钟。

主角是虹猫和蓝兔,故事将围绕天文丶地理丶物理丶生物等各个领域的知识点展开。」

他示意李婷婷将准备好的初步角色设定图和一些概念草图分发给与会者。

虽然只是草图,但虹猫的机智勇敢和蓝兔的聪慧可爱已跃然纸上。

那位白发老教授扶了扶眼镜,仔细看着草图,率先提问:「王总,创意不错。但科普动画最难的是如何平衡知识性和趣味性。你们剧本由谁负责?科学顾问团队找好了吗?如果知识硬伤太多,会误导孩子,也毁了作品。」

「您问到了关键点。」王盛恭敬地回答:「剧本大纲和核心创意由我们盛影传媒的团队负责,但会聘请师范大学丶科学院的专家组成顾问团,对每一集的知识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科学性。

同时,我们也非常希望北电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在剧本的动画语言表现丶节奏把控上给予专业意见。这不是简单的委托加工,而是深度合作。」

系主任点点头:「这个模式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那制作方面,王总有什麽具体设想?技术标准呢?现在国内电视台的动画播出标准还不统一。」

王盛:「技术标准,我们瞄准未来。虽然现阶段可能还是以传统手绘或赛璐璐动画为主,但我们会积极引入计算机辅助上色和简单的后期特效。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一个技术练兵场,尝试一些数位化的流程。资金方面,盛影传媒会全力保障,确保制作人员有合理的报酬。」

一位年轻教师兴奋地插话:「王总的意思是,我们会用到一些数位技术?比如非线编和初步的CG?」

「是的。」

王盛肯定道:「我们已经在采购相关的软硬体设备。动画制作中对运动规律丶色彩丶构图的要求,与电影特效的基础是共通的。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积累宝贵的数字制作经验。」

这时,一位学生代表怯生生地问:「王总,那我们学生参与进来,主要能做什麽?能得到指导吗?」

王盛看向那位学生,语气鼓励:「当然能。从原画丶动画丶背景绘制,到后期的上色丶合成,每个环节都需要新鲜血液。

我们会实行『导师制』,由北电的老师和高年级同学带队,盛影传媒的项目经理协调进度。

这将是你们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的最好机会。表现优异者,毕业后盛影传媒将优先录用。」

这话让学生们顿时激动起来,交头接耳,眼中充满了向往。

会谈的重点很快转向了技术细节和合作模式。

双方就角色设计风格丶剧本创作流程丶制作周期丶成本控制丶智慧财产权归属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盛再次明确强调:「《虹猫蓝兔三千问》的所有角色版权丶故事版权以及成片版权,归北影厂和盛影传媒共同独家所有。参与制作的北电师生将享有署名权,并根据贡献获得相应报酬,但不会涉及版权分成。这是项目合作的基础。」

对此,刘国碘院长和系主任均表示理解,这是行业惯例,学校更看重的是实践平台和人才培养的机会。

会谈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气氛从一开始的谨慎试探,到后来的热烈交流,充满了建设性。

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约定尽快组建联合项目组,启动前期的剧本创作和角色细化工作。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