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136:谁说喜剧之王不懂人情世故(2 / 2)
例如,在拍摄一场陈实试图为失忆后的「陌生」妻子做一顿饭,结果把厨房搞得一团糟的戏时,按原剧本,陈实是手忙脚乱丶懊恼又滑稽。
周星星在演了一遍后,找到王盛商量:「王导,我觉得这里,如果陈实不小心把面粉弄到自己脸上,像个大花猫,然后对着惊讶的林薇薇露出一个很傻很无辜的笑容,会不会更有效果?那种笨拙的可爱,可能比单纯的慌乱更容易让观众笑出来。」
又比如,一场两人在回忆初次见面的公园长椅上的戏,原剧本是温馨略带感伤的对话。
周星星建议:「可不可以在对话间隙,加一点小动作?比如陈实下意识地想模仿当年搭讪时的夸张动作,但做到一半发现很傻,又尴尬地停住?这种反差,可能更有记忆点。」
这些建议,确实带有鲜明的「周氏喜剧」色彩。
王盛每次都会耐心听完,并与霍健起丶李晓冉甚至周星星本人一起讨论。
他并非全盘接受,而是有所取舍。
对于确实能增强人物趣味性丶且不偏离剧本核心和人物设定的「小点子」,他会欣然采纳,比如面粉糊脸的设计,现场试验后效果不错,便保留了下来。
但对于那些可能过度夸张丶会破坏影片整体合家欢基调的建议,王盛则会温和而坚定地解释为何不合适。
「星仔,」王盛在一次休息时,对周星星说:「这部戏的笑料,我希望更多来自于情境和人物性格的真实碰撞,而不是依赖过于外放的肢体搞笑。我们要让观众在笑的时候,心里是暖的,是相信这两个人真的有可能重新相爱。」
周星星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丝毫不悦,反而说:「王导,我明白你的意思。是我习惯了以前的套路。我会调整,找到更适合这部戏的节奏。」
这种沟通方式,既维护了导演的权威,也给予了演员足够的尊重和创作空间,让周星星心服口服,合作愈发顺畅。
李晓冉在周星星的带动下,表演也愈发松弛自然,将林薇薇从冷漠疏离到逐渐找回内心柔软的转变刻画得细腻动人。
拍摄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京城的夏日片场如同烤炉,灯光炙烤下,演员们常常汗流浃背,但无人抱怨。
王盛穿梭于各个场景之间,把控着整体进度和画面质感。
霍健起则负责精准调度现场,确保每个镜头都能高效完成。
二十天的拍摄周期转瞬即逝。
八月十日,《30天》迎来了杀青戏——历经波折后,记忆逐渐复苏的陈实和林薇薇在最初决定离婚的街口再次相遇,相视一笑,百感交集。
「咔!过了!」王盛看着监视器里周星星和李晓冉那充满复杂情感的眼神交流,满意地喊出了声。
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工作人员相互击掌拥抱,庆祝这二十个日夜奋战后的圆满收官。
李晓冉眼眶微红,与王盛拥抱了一下。
这是她第一部电影作品!
周星星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对王盛说:「王导,辛苦了。这次合作很愉快,希望以后还有机会。」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