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144:西格玛男人从不内耗(改)(1 / 2)
第146章 144:西格玛男人从不内耗(改)
港岛九龙,一间临街的茶餐厅角落,卡座相对僻静。
蔡怡浓将一份厚厚的合约推到对面略显局促的少女和她身旁一位面容憔悴丶眼神中带着警惕与期盼交织神色的中年妇女面前。
少女正是张伯芝,而中年妇女是她的母亲。
「张太太,伯芝,」蔡怡浓语气温和,但带着职业性的干练:「这是我们光线传媒提供的艺人经纪合约。
基于伯芝优秀的潜质,我们愿意提供一份长达十一年的独家全约,这代表了公司对长期培养她的决心和信心。」
她顿了顿,观察着对面两人的反应,然后抛出了关键条件:「考虑到伯芝目前需要分担家庭压力,以及展现我们的诚意,公司愿意一次性支付二十万港币的签约费。这笔钱,在签约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会全额支付到你们指定的帐户。」
「二十万……港币?」张母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
这个数字对于此时经济拮据丶主要靠她一人打零工支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她不由得看了一眼身边青春稚嫩的女儿,眼神复杂。
张伯芝放在腿上的手也不自觉地握紧了。
二十万!
她想到那个嗜赌成性丶时常惹来麻烦的父亲,想到母亲日夜操劳的背影,还有年纪尚小的弟弟……
这笔钱,足以让家里喘好大一口气,也能让妈妈暂时轻松一些。
蔡怡浓将她们的神情尽收眼底,继续不紧不慢地阐述,语气带着令人信服的力量:「我们光线传媒,虽然是新成立的公司,但背景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我们的母公司是京城的盛影传媒,就是叫周星星去演电影的那个,背靠中国最大的电影厂北影厂。写出《中国人》的王盛王总,是我们公司的最高负责人。」
她刻意强调了「北影厂」丶「周星星」以及「王盛」这几个关键词。
王盛的名字,随着《中国人》歌曲的传唱和一些商业传奇故事的小范围流传,在港岛娱乐圈内部也并非完全无声无息,至少听起来不像是什麽皮包公司。
「这意味着,伯芝签约我们,不仅仅是在港岛发展。」
蔡怡浓画着蓝图:「她将拥有进入内地庞大市场的绝佳机会。电影丶电视剧丶GG丶甚至未来可能有的音乐计划,我们都能提供最顶级的资源和平台。这远不是本地一些小型经纪公司可以比拟的。」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了些:「当然,公司投入巨大资源培养艺人,也需要相应的保障。所以合约中规定了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违约金数额较高,旨在确保双方合作的稳定和专注。希望你们能理解。」
蔡怡浓没有具体说违约金是多少,但那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高到足以让任何试图挖角或者艺人本身想要中途解约的人望而却步。
张伯芝安静地听着,她年纪虽小,但家境和经历让她比同龄人更早熟。
她清楚自己的优势就是这张脸和年轻的资本,但也明白娱乐圈的复杂。
一个强大的靠山至关重要。眼前这位蔡总提到的公司背景,听起来确实比那些只盯着眼前利益的本地小公司要可靠得多。
二十万的签约费,更是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她看了一眼母亲,母亲眼中也是挣扎与意动。
最终,张伯芝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妈,我觉得……可以签。」
她想到不靠谱的父亲,想到家庭的重担,这个机会,她必须抓住。
张母见女儿态度坚决,又想到那二十万港币和蔡怡浓描述的内地广阔市场,终于也下定了决心。
她作为监护人,在蔡怡浓带来的律师逐条解释(尽管很多法律条款她听得云里雾里)后,想了想,还是在合约的末页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