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152:七路反王聚京(2 / 2)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他们铤而走险。
此外,北影厂联盟的成立和电视电影业务的成功,展现了一种绕过传统渠道的可能,以及未来不缺片源的可能,种种原因,给了这些市级公司信心和榜样。
王盛和韩三坪展现出的能量和魄力,让他们觉得值得一搏。
会议由韩三坪主导。
他面色严肃,目光扫过在座的七位市级公司老总,沉声道:「各位领导,远道而来,心意我们明白了。
《30天》这部片子,观众反响如何,各位亲眼所见,媒体也已报导了。你们想同步上映,支持改革,繁荣市场,这份心是好的。」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北影厂和紫禁城影业的三个条件:
「第一,拷贝可以给你们,但至少在上映首月,也就是票房最关键的一个月,绝不能有盗版拷贝从你们的影院流出!这是你们对抗省级电影公司的基础,望各位领导好好考虑。」
「第二,施行分帐制度,不是传统的买断。我们制片方要拿票房的百分之四十!」
1995年《红番区》等进口片引入分帐制后,此模式逐渐被接受,但比例常是博弈焦点。
此时,国产片制片方分帐比例通常在30%-38%之间浮动。
韩三坪开口要40%,属于偏高的要价,意在试探对方诚意,也为后续谈判留空间。
考虑到《30天》的预期热度和市级公司「绕路」的迫切性,此要价虽高,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第三,回款要及时!上映一个月后开始结算,一个月内结清。绝不能拖延。」
韩三坪说完,会议室一片寂静。
这三点,刀刀见血,尤其是高比例分帐和严苛的回款要求。
姑苏市电影公司的老总率先打破沉默,他笑了笑,语气却带着决心:「韩厂长,张董,王总。我们既然来了,就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防盗版,我们回去就立军令状,哪个影院出问题,经理直接撤职!
分帐四六开……虽然压力大,但片子好,我们认了!回款问题,我们七家可以互相担保,确保准时!」
其他几位老总也纷纷表态,基本接受了这三个「城下之盟」。
他们心里清楚,只要能拿到《30天》的拷贝,凭藉影片目前的热度和质量,即使让出更多利润,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更重要的是,这是打破省级公司垄断的第一步,意义深远。
然而,他们此举,必然招致苏省电影公司的强力干预。
在现行「统购统销」改革后的体制下,省级电影公司依然对省内市级公司有较强的业务指导关系,甚至部分人事丶管理权仍有影响力。
他们可以向上申请,动用行政命令要求市级公司不得擅自接片。
此外,省级公司掌握着大部分影片的省内总发行权。
如果得罪了省公司,未来其他影片的供应可能被卡脖子。
还有,省级公司往往与市级公司在很多项目上有利益分成。
比如目前的苏省电影公司,各路反王均有入股,但就是不爽上面还有这个「爹」。
不过,既然选择了「造反」,这些市级公司也必然有所准备。
七家联合,能形成一定的谈判筹码和抗压能力。
目前来看,大义也站住了,利用已经掀起的舆论压力,将自身行为塑造成「顺应民意」丶「打破垄断」的正义之举。
上层的压力,北影厂联盟会抗。
至于未来的片源,有的是法子。
会议仍在继续,有谈论了一些其他细节。
比如,每天都要统计各地的票房,加起来登报宣传,证明国产电影走分帐制的市场化道路,大有可为,等等。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