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159:爆沪爷金币!(1 / 2)
第161章 159:爆沪爷金币!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的第三周,凛冬已至,但姑苏城内外,却因一场精心策划的「跨界观影」暗战,涌动着一股异样的热流。
姑苏市电影公司分管宣发的副总向前进,是个地道的姑苏人,身材微胖,脸上常挂着生意人特有的和气笑容,但眉眼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接到王盛那通「爆沪爷金币」的电话后,他非但没觉得这是难题,反而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魔都电影公司那高高在上的姿态,他早就受够了!
同为经济重镇,凭啥我们就要看你们的脸色?
这次有北影厂联盟和王盛在背后撑腰,又有《30天》这张王牌,他决心要好好出一口恶气,也为姑苏电影市场争一口气!
王盛的点子其实很简单,却极为刁钻:既然魔都那边捂着市场不放,堵着门不让我们进去,那我们就把门打开,邀请,不,是「勾引」魔都的观众自己跑过来!
利用姑苏与魔都地理上近乎「同城化」的便利,两地相距不过80公里左右,在公路和铁路都有的情况下,车程不过一个多小时,基于此,制造一场针对魔都的「观影虹吸效应」。
向前进深谙海派文化精髓——魔都人骨子里有着追求时髦丶不甘人后的天性。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尤其是被媒体炒得火热丶身边却看不到的东西,有着超乎寻常的好奇心和占有欲。
《30天》如今舆论沸扬,周星星的招牌响亮,魔都的报纸骂得越凶,反而越是在给这部电影做反向宣传,勾得许多年轻影迷心痒难耐。
这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心理,正是可以利用的关键。
说干就干。
向前进立刻调动起全部人脉和资源,开始了跨部门丶跨行业的疯狂运作。
首先,他找到了姑苏铁路分局和长途汽车客运公司。
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组织专门的「观影列车」或「观影巴士」,涉及车辆调度丶票务整合丶安全保障丶甚至地方接待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交通丶公安丶文化等多个部门协调。
向前进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以及姑苏市电影公司乃至背后市里支持此次「文化出击」的尚方宝剑,一家一家地跑,一层一层地批。
他对铁路分局的领导说:「这是促进姑苏文旅消费的好机会啊!一趟列车拉来几百个魔都的消费力,看完电影不得在观前街吃个饭丶买点特产?这对我们姑苏经济是拉动!」
他对客运公司的老总讲:「咱们的长途班车,平时上座率也有波动,开辟几条固定的『观影专线』,稳定客流,还能提升我们服务品牌形象,名利双收!」
他甚至拉上了旅游局和商业局的人,描绘着一车车魔都观众带来的「过夜经济」潜力——看完晚场电影,住一晚再走,这住宿费丶餐饮费丶购物费不就都留下了?
在「发展地方经济」丶「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丶「探索跨区域文化合作新模式」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以及一些不便明说的「关系润滑」下,向前进硬是在短短几天内,奇迹般地跑通了所有环节。
「姑苏-魔都《30天》观影直通车」项目迅速启动!
铁路方面,增开列车肯定是争取不到的。但是争取到了在车厢内贴上了《30天》炫目海报,每趟列车上,还有专门的讲解员,会在车上介绍影片和姑苏的观影影院信息。
长途客运则更为灵活,在魔都几个主要交通枢纽设置了「《30天》姑苏观影巴士」上车点,每天上下午各发数班,车程约一个半小时,直达姑苏开明大戏院丶人民影剧院等核心放映点附近。
车票与电影票捆绑销售,形成「往返交通+电影票」的优惠套餐,价格算下来,比魔都黄牛炒起来的价格可能还便宜,而且保证是真票丶好位置。
宣传攻势随即在魔都悄然展开。
不敢大张旗鼓地在魔都主流媒体打GG,向前进便采取了「地下」和「精准」的策略。
他雇佣了一些人手,在魔都年轻人聚集的商圈丶高校校区丶以及高档写字楼附近,秘密散发设计精美的传单。
传单上,周星星和李晓冉的笑脸格外醒目,大字标题极具诱惑力:
【魔都看不到?姑苏请你看!】
【《30天》官方授权观影直通车,拒绝盗版,直击热映现场!】
【周末出发,轻松往返,体验原汁原味贺岁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