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章 164:谁是躺赢狗(2 / 2)

加入书签

韩三坪靠在舒适的后座椅背上,闭目养神了片刻,忽然开口道:「这个老朱,其实也不容易。」

王盛闻言,看向他。

韩三坪依旧闭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王盛听:「魔都那边,情况比咱们这边复杂。上影厂是老牌劲旅,底子厚,人也傲气;原来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转制过来的永乐,还有电视台那边,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老朱能把这几方势力捏合起来,组成集团,自己坐上头把交椅,背后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平衡了多少利益。他搞整合,搞集团化,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逼的,不整合,内部就先乱套了,更别说应对外面的竞争。

他今天在会上看似在维护旧体系,实际上,他比谁都清楚分帐制是大势所趋,他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把分帐的比例和结算周期定得对他更有利,顺便逼着下面那些更保守的省级公司跟他一起转型,方便他以后管理。他是在借我们的力,办他的事。」

王盛默默点头。

朱泳德确实是个人物,他的阻力并非来自观念守旧,而是源于利益博弈和内部整合的需要。

「不说他了。」韩三坪摆摆手,睁开眼,目光恢复了平时的锐利,转向王盛:「咱们自己的事要紧。会上说了要稳定产出影院电影,你之前提的那几个项目,规划得怎麽样了?不能再像《30天》这样,搞突然袭击,得有个章法。」

王盛坐直了些,显然早有腹案:「韩厂,已经初步规划好了四个项目,确保今年不断档。」

「哦?具体说说。」韩三坪来了兴趣。

「第一个,霍健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王盛介绍道,「这是根据作家彭建明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剧本由霍导的爱人苏小薇老师亲自执笔,讲述一个即将退休的乡村邮递员带着接班的儿子走最后一次邮路,父子间情感交融的故事。

风格会比较温情,写实,带点散文诗的味道。预计三月底四月初,等西南地区天气暖和了,就在湘西一带选景开拍。这两个月主要进行前期筹备,堪景丶定演员。」

韩三坪沉吟道:「老霍适合这种调调,故事听起来也不错,成本应该可控。可以搞。」

「第二个,吴一一导演的《疯狂彩票2》。」王盛继续说,「趁着去年《疯狂的彩票》在电视电影领域积累的名气和观众基础,我们把这个IP升级到影院版。剧本框架还是围绕彩票引发的连锁反应,但人物和故事会全新设计,延续那种黑色幽默和多线叙事的风格。吴导手快,团队也是现成的,抓紧点,这月底就能开机,争取三月份上映,快速回笼资金,维持市场热度。」

「嗯,打铁要趁热。这个安排不错。」韩三坪点头认可。

「第三个项目,交给张扬导演。他之前拍都市题材很有感觉,这次我们做一部青春片,暂定名《十七岁的单车》。」

王盛:「故事围绕几个高中生和一辆珍贵的山地车展开,涉及青春丶梦想丶友情和懵懂的爱情,反映九十年代末都市少年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预计三月开机。」

韩三坪不懂内容,只是点头道:「也算是圆了我答应那小子的许诺。」

「第四个项目,由霍桩导演执导。我打算让他拍影版的《四大名捕》。」

王盛解释道:「去年的时候,我已经让公司通过合作渠道,拿到了几部武侠小说的改编权。」

他略去了具体如何获取的过程,直接说结果:「其中,我们计划首先启动《四大名捕》剧版项目。」

「《四大名捕》?温瑞安的那个?」韩三坪确认道。

「对。无情丶铁手丶追命丶冷血,人物鲜明,故事单元性强又互有关联,非常适合改编成系列剧。」

王盛解释道:「剧版导演人选,我考虑由李囯立来执导。他在港岛有丰富的电视剧制作经验,对武侠题材的理解和节奏把控都很到位,正好可以和我们内地的团队形成互补。剧本创作和前期筹备工作,春节过完就立刻启动,争取年中能开机。」

韩三坪微微颔首:「你看着办吧。」

说着话,韩三坪看向窗外,心里嘀咕道:能事半功倍的赢,有什麽不好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