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章 167:我的1997(1 / 2)

加入书签

第169章 167:我的1997

一九九八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早,寒冬的凛冽尚未完全褪去,节日的喜庆气氛却已如同暖流,充盈在北影厂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盛影传媒所在的办公区及生活区,这股热浪更是达到了顶峰。

相比起去年此时「影像记忆」项目初分红时的惊喜与试探,今年的分红大会,则更像是一场毫无悬念的丰收庆典。

正如王盛去年规划并稳步推进的那样,「影像记忆」婚庆录像业务,在巩固了京城基本盘后,成功扩张至津城与冀省,形成了「两地一省」的稳固市场格局。

规模化运营带来了成本的优化和品牌效应的迭加,虽然市场竞争颇为激烈,但凭藉全国电影厂子弟过硬的技术底子和盛影传媒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他们依然牢牢占据着中高端市场的龙头地位。

财务室内,算盘珠子的清脆响声和点钞的沙沙声汇成了一曲动人的财富乐章。

经过严谨核算,在抛去所有设备折旧丶人员开支丶市场拓展丶税费等成本后,「影像记忆」项目在1997年度实现了惊人的两千馀万元净利润!

按照当初王盛设立并写入章程的分红方案,利润的30%,即超过六百万元的巨额现金,被提取出来,用于回报那些在1996年项目初创丶最需要资金时,以2000元一份认购了分红权的早期股东们。

消息早已在北影厂生活区内不胫而走,但当真金白银摆到面前时,带来的冲击依然是震撼性的。

「老张头,你家当初买了五份吧?这下可真发了!」

「比不上你家,我听说陈良他家,当初可是咬牙买了二十份!」

「哎哟,悔死了悔死了!当初就觉得风险大,只买了一份,早知道……」

「一份也不少啦!六千块啊!顶我半年的工资了!」

分红发放点设在改造后的北影厂礼堂,此时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职工和家属们排着队,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

许多当初认购了多份的家庭,这次拿到的分红比去年还要多出不少,真真是「开心死了」。

王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形象,在这一刻变得无比高大和稳固。

这笔钱,对于很多普通职工家庭而言,不仅是丰厚的年终奖,更是改善生活丶应对未来风险的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盛影传媒内部的年终红包也同步发放。

王盛再次践行了他「赚钱不忘大家」的承诺,不仅盛影传媒的正式员工,连北影厂内借调过来的外厂职工和学徒丶北影厂的所有在职职工,无论岗位高低,每人都有一个两百元的现金红包。

不论在什麽时候,两百元都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足以让一个家庭过个丰盛的年。

红包用红色的利是封装着,由各部门负责人亲自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场面温馨而热烈。

粗略算下来,仅这笔红包支出,就接近两百万元。

但这笔钱花得值,它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就连还是练习生身份的高媛媛和范小胖,也惊喜地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红包,一千元!

「谢谢王总!」

高媛媛接过红包,脸上泛起甜甜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将它收好。

这笔钱对她而言,意义非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