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170:票房之王(2 / 2)
宣发处长继续汇报:「紧随其后的是粤东省,全省报收约三百万元。主要贡献来自羊城丶鹏城丶珠城丶坲山等几个经济发达地区。不过,粤东也是受盗版VCD冲击最严重的地方,据说街面上《30天》的盗版碟比报纸还便宜,能取得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易。」
接着,他念出了一连串其他省份的数据:「江浙两省合计约四百万……华北地区(除京城)约两百五十万……东北地区约两百万……西南地区约一百八十万……华中地区约两百万……西北地区……」
数据一一报出,除了少数几个经济大省或区域中心,大部分省份的单月票房都在一百万至两百万之间徘徊,平摊到每个省,确实只有「一百来万」。
「离谱吗?」韩三坪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环视众人,自问自答:「我看很合理。」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抖了抖:「这是我们拿到的一些内部参考数据。大部分省的电影公司,运营思路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影院设施老旧,宣传手段单一,甚至很多地方为了维持和省级公司丶以及当地影院的关系,在排片上依旧倾向于那些能带来稳定『渠道费』的片子,对我们这种严格执行分帐的『外来户』,积极性本就不高。加上盗版肆虐,能有这个平均数,已经是我们前期舆论造势和影片本身质量过硬的结果了。」
他看向王盛:「王盛,你怎麽看?」
王盛合上手中的报表,抬起头,目光平静如水:「韩厂说得对,这个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全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潜力巨大,但渠道僵化,痼疾深重。
魔都和粤东的数据证明了经济发达地区观众强大的消费意愿,而其他地区的『平庸』,恰恰说明了我们电影厂联盟未来发力整合的方向。
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30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赚了多少钱,更在于它像一把手术刀,切开了旧有体制的脓疮,让我们看清了里面的病症所在。」
他顿了顿,总结道:「首轮九地约五千零九十六万,加上全国其他地区约四千一百万,截至目前,《30天》全国累计总票房,约九千一百九十六万元。距离一个亿,只差临门一脚。」
「九千一百九十六万……」韩三坪缓缓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光芒。
会议在一种极度兴奋而又克制的氛围中结束。
众人离开时,脚步都显得有些轻飘。
九千多万的票房,在1998年初的中国电影市场,这是一个足以让所有同行仰望的数字。
接下来的几天,如同王盛和韩三坪所预料,当北影厂联盟有选择地向几家核心媒体「透露」了《30天》的全国总票房数据后,一场更大的舆论海啸被引爆了。
《国产电影票房奇迹!〈30天〉斩获近亿票房!》
《贺岁片之王诞生!王盛导演作〈30天〉碾压同期进口片!》
《九千一百九十六万!〈30天〉树起国产商业片新标杆!》
类似的标题占据了全国各大报纸的文化娱乐版头条,甚至一些主流媒体的要闻版也进行了报导。
报导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此前在内地创下票房纪录的两部进口大片:1995年上映的《真实的谎言》(票房约1.02亿)和1996年上映的《红番区》(票房约9500万)。
「虽然《30天》的最终票房尚未突破一亿,未能超越《真实的谎言》保持的记录,但其表现已无限接近《红番区》,考虑到后者是程龙大哥极具号召力的动作喜剧,且享有特殊的合拍片待遇,《30天》作为一部纯粹由内地团队主导丶讲述内地故事的温情喜剧,能取得如此成绩,堪称里程碑式的胜利!」
「王盛,这位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凭藉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卓越的制片能力,已然加冕为内地当之无愧的『贺岁片之王』丶『票房之王』!」
赞誉如同雪花般飞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