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章 校内网的黄昏,全国哄抢未来国际大(2 / 2)

加入书签

四个小时的成交额,也才十几万而已。

就连校内网的日活,都没有增加,反而继续下跌。

哪怕注册用户数量达到2500万,可活跃用户数量,反而不如之前2000万的时候多。

究其原因,就是很多校内网用户都跑了,去了微信。

那边不仅《微信农场》游戏更好玩,用户也更多,社交更便捷,还有独立客户端,有电商,有支付……

微信的游戏比校内网好玩,支付丶社交丶电商一体化的生态,更是全面碾压校内网,直接降维打击。

以至于用了微信的用户,根本回不来了。

起初还会偶尔上校内网,后续上线时间越来越少,渐渐的一周半个月都不再上线。

而微信却是天天玩!

看着校内网的老朋友,越来越少,抢车位的车位,都不用抢了!

剩下的人也不玩了,也开始跑路,去微信。

这直接导致校内网的用户总量在增加,可日活,月活,都在飞速降低。

这让孙一舟气愤又无奈。

可以说,除了QQ和贴吧之外,其他平台的用户,都被微信严重虹吸,损失惨重。

而微信则因此高歌猛进,用户数量节节攀升。

早上的时候,才6500万用户,到了下午两点,已经快接近7000万了!

如此增速,只能说恐怖如斯。

至于成交额,更吓人。

往常唯品会一天的成交额,只有4500万左右。

而今日,才下午两点,成交额就突破五千万了!

按照这样的进度,今日唯品会的成交额,完全可以冲击八千万,甚至一亿!

只能说吓人。

不过这些成就,都不是王君山最在意的。

相反,此次最大的收获,还是地方和银行的诚意!

三年,50亿投资!

十个自建国际大仓,250万平!

这是未来物流的战略布局,也是王君山抛出去的诱饵!

给各大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诱饵!

他们不得不吃的诱饵。

谁都知道,这十个未来国际大仓落在哪里,都能带动恐怖就业,创造大量GDP!

还能完成四万亿的基建目标。

国务院提出的四万亿基建战略,可不只是地产基建,还有一系列更重要的配套基建。

物流仓储基建,电商发展,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尤其是看着亚马逊做的那麽好,村里能没想法?

早就想扶持一个对标亚马逊的超级电商巨头!

虽然淘宝也做的不错,但主打C2C,假货横行,年年亏损,比起亚马逊实在是差的太多了。

而淘宝商城倒是B2C,但可惜刚成立几个月,发展缓慢。

更主要的是,顶着淘宝的名头,消费者信心不足。

一个假货横行的平台,突然做B2C,做高端,涨价做品质,消费者也不信啊。

正是因此,很多人宁可唯品会消费,都不考虑淘宝商城。

这像极了前世的联发科,顶着低端山寨的帽子,哪怕后续做高端了,都被人质疑,都用了很久很久,才能抬起头来。

淘宝商城也是如此,直到几年后,改名天猫,和淘宝划清界限,才有所好转。

而唯品会不同,起步就是B2C,就是品质高端,就是品牌专卖,就是保真。

再加上三牛事件,优团国际母婴积累的口碑,唯品会迅速得到用户认可,迅速做大,都理所当然。

谁都知道,唯品会只要不作死,肯定比淘宝网,比淘宝商城,拍拍网,京东,易购网,都更有前景,更有发展。

尤其是如今三年50亿的物流基建,更是展露了王君山的战略布局和做好高品质电商的决心!

这些意义,这些布局,尸位素餐的县城婆罗门,或许看不明白。

但追求发展的一二线城市,有上进心的大城市领导,都看的分明!

一时间,各大城市都心动了,甚至疯狂了!

不管是为了经济发展,还是基建丶GDP业绩,还是自己的前途,都得拿下一个未来国际大仓!

很多领导看到新闻报导后,立即推掉了所有安排,迅速召开紧急会议。

津门。

「物流仓储基建,是四万亿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津门市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我们有环渤海港口,有铁路枢纽,还离着帝近,完全是最合适做仓储枢纽的地方。」

「拿下未来科技的华北国际大仓,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

「关键就是政策,必须给出足够好的政策。」

「毕竟,帝都都在盯着华北大仓的名额!」

众人纷纷点头:「若是平时,物流仓储这种投资回报率低的产业,帝都可能不感兴趣,更喜欢科技类企业。」

「但眼下全球金融危机,尽管四万亿出台,但谁也不知道什麽时候经济能够真正好转。」

「未来科技的华北国际大仓,帝都肯定盯着,还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还有石庄也盯着,咱们只能给出更好的招商条件。」

「帝都能给的,我们津门都给,帝都给不了的,我们津门也能给!只有这样,才能强势拿下未来科技华北国际大仓。」

「首先,土地白送,可以加条件限制,但面积一定够大。」

「只有面积足够大,华北大仓才会建的足够大,带来的就业机会才更多,拉动的GDP更多。我建议,直接给500亩。免费送他们!」

「500亩可以,按照单仓仓储,去掉道路,绿化等配套,也能建30万平的仓储了。」

「咱们从靠着港口的地方,给划一块地就是,不管是国内商品,还是进出口,都不是问题。」

「我们津门大仓,目标就是做到全国顶尖!」

「500亩没问题,不过光土地不够,还得给于税收优惠,所得税,三年三减半。前三年全免,后三年收一半。」

「增值税也得补贴,上交的那一部分没办法,归地方的25%增值税,前三年全返,中间三年返70%。」

「这样就行了,应该能拿下。」

「不够,还缺钱!未来科技眼下资金有限,如果咱们不给提供贷款补贴,进度怕是快不了。」

「那就做担保,让津门银行给未来科技提供4亿贷款,专款专用。这方面四万亿政策支持,程序上没问题,未来科技也是优质客户,还得起,咱们再给贴息一点。」

「如果是30万平的仓储,全部建起来,成本也就5亿左右。四万亿基建可以申请物流调整振兴专项6000万左右,技改资金三千万,节能补贴一千万,合计1亿。那算下来,四亿贷款,完全够用。」

「好,那就这样,如此优惠的政策我就不信王君山不心动,立即联系未来科技,要快。帝都,石庄肯定都盯着。咱们一次性给足政策,尽快签约!」

类似的一幕幕,出现在全国各地。

这次出手的,三线城市都没机会。

都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

而且一个片区,有三五个城市盯着。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