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章 阿里大手笔,王君山掀桌子(2 / 2)

加入书签

「只是做多了,匀他一份罢了!」

随后将做好的饭,盛出七成,给王君山送了过去。

一醒来,就闻到饭香,王君山笑道:

「这小秘书,真是可以。每次都刀子嘴,豆腐心啊!」

「还好哄,一点不娇气。」

吃过饭,王君山直接出了门。

碗都不用收拾,自有校花来收走,洗好。

若是让其他男生看到这一幕,肯定难受。

但对王君山来说,就是日常。

司机早已停在楼下,王君山坐上车,直奔海尔集团。

唐智坐在旁边,和王君山汇报最近的进展:

「老板,入股海尔日日顺物流的事,经过一周多的谈判,有了一些进展。但最关键的价格,还是谈不妥。」

海尔执意要按照日日顺净利润的十倍PE,也就是30亿计算。

而唐智则认为八倍PE,24亿是个合理价格。

双方谈了一周多,都没谈妥。

「没事,我来处理。」王君山回滨海市签约滨海国际大仓,索性顺道来了海尔。

谈判谈判,只谈不行,得判!

如果谈不妥,就判对方死刑,那一定能谈妥。

虽然未来科技的国际大仓数量将达到十二三个,但在大家电方面还是有些不足。

对于大家电来说,国际大仓都不好使。

离着国际大仓近的城市,那可以国际大仓直发,但离得远的城市,国际大仓直发都得四五天。

大家电运输慢,费时间。

若是有了海尔日日顺,那就不同了。

未来科技的国际大仓一个就是30万平,总共才十来个。

而日日顺的仓库面积小很多,中心仓5-10万平,区域仓2-5万平。

但是数量多,大几十个。

每个一二线城市都有中心仓,很多三线城市也都有区域仓。

完全可以就近发货,那时效性就快多了。

这也是王君山必须拿下日日顺的原因,填补未来国际大仓在其他城市的空缺!

当然,也是为了截胡阿里,京东,断了他们藉助日日顺发展大家电的前途。

半小时后,王君山来到海尔科技园。

张董携带几位高层,亲自迎接。

还带着王君山参观了海尔的研发中心,车间,日日顺物流。

王君山笑道:「海尔兄弟,我就是看着这个动画片长大的。」

「哈哈哈。」张董开怀大笑。

随后双方进入小会议室,开始闭门谈判。

「王董,实不相瞒,对于和未来科技的合作,我非常看好。」

「对于和海尔的全方位战略合作,我也很是期待。」王君山笑道。

张董喜上眉梢:「这麽说来,大的方向没什麽问题,关键就是最后的价码。」

「实不相瞒,虽然海尔电器因为金融危机,眼下市值不到20亿,但也在迅速复苏。」

「最主要的,日日顺的资产被严重低估。」

「王董,你做未来国际大仓,你懂行情,日日顺150万平的仓储面积,就价值20亿,再加上物流配送网络,30亿,真不贵。」

王君山点点头:「如果150万平的仓储,都是自建,的确值钱,但日日顺有多少是租赁的?」

张董沉默了:「……」

王君山可是让人调查清楚了,150平仓储,至少有两成是租赁。

实际仓储面积,只有120平。

「另外,折旧也是个问题。日日顺的部分仓储已经老旧。资产价值也没法按照全新的计算。」

「实不相瞒,现在我投建一个30万平仓储面积的大型新物流园,也就2.4亿的成本,平均800一平。」

「算上设备丶货车等配套,也就3亿的总投资,平均1000一平。」

「海尔的仓储老旧,可以更低。当然,考虑到是成熟的体系,且能盈利,可以按照1000一平计算。120万平的自有仓储,估值12亿。」

「日日顺的物流也值一些钱,估值算是7亿,总共19亿,是个合理的价格。」

「???」

张董整个人都不好了:「王董,这麽算就没意思了。」

「日日顺有的不只是资产价值,还是时间价值,战略价值。」

「的确,按你的算法,固定资产和物流可能的确只值19亿。」

「但有19亿资金,没有半年,打造不出这麽多仓储。没有两年,打造不出这麽强大的配送体系,送到全国2800个县,覆盖到村里的配送体系!」

「有了日日顺,唯品会大家电物流可以减少两年的发展时间,能多赚多少钱?」

「两年的时间成本,多赚两年的利润,王董,这些我加五亿估值,不过分吧?」

王君山点点头:「不过分。」

「另外,日日顺如果是其他企业的物流,小企业的物流,也就估值24亿。」

「但日日顺是我们海尔的,有海尔这两个字,就说明日日顺永远不缺订单,永远可以盈利。」

「海尔,就是金字招牌,估值再加3亿,没问题吧?」

「没问题。」

「今年,日日顺营收有望达到50亿,利润约3亿!」

「我给你要30亿的估值,不过分吧?」

王君山点点头:「不过分。」

张董松了口气,以为自己这一派输出,把王君山唬住,按照30亿估值入股的时候,王君山淡淡一笑:

「既然张董都算完了,接下来,也该我算算了。」

张董心中咯噔一下,但依旧道:「王董,你请。」

「张董,你也说了,今年日日顺的营收只有50亿,利润才3亿,10倍PE估值也才30亿。太低了。」

「一旦未来科技战略投资日日顺,那麽唯品会大家电的仓储订单,物流订单,都可以交给日日顺。」

「后续的安装订单,售后服务订单,也可以分给日日顺!」

「那明年,日日顺的营收就不是50亿,完全可以翻倍。」

「利润也不是3亿了,而是8亿!」

「那到时候,日日顺的估值,能达到多少?张董不妨再算一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