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章 阳谋,钓鱼战术(1 / 2)

加入书签

第97章 阳谋,钓鱼战术

「邓大人,皇上跟您说了什麽?」

邓洵武从宫里出来的时候,两位朝堂上最尊贵的人物,已经等候多时了。

童贯看着邓洵武,这个平日里没什麽存在感的同僚。

他进宫一次回来,身上仿佛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只是他在自己面前,比平时反而更显恭敬了。

可这种恭敬,跟以前的惶恐完全不同,就是那种宠辱不惊,不卑不亢的感觉。

这份不同的变化,让童贯多了几分不适应,「回两位大人,陛下找本官前往,乃是询问联金抗辽之事!」

邓洵武的回答里,多了几分恭敬,却少了几分惶恐和畏惧。

听到皇帝果然是为了联金灭辽找的邓洵武,童贯和蔡京都有几分不祥预感。

童贯已经做到那份上了,皇帝依然寻找邓询武做第三方的谘询,证明他其实没有完全信任童贯,或者说,他不再跟以前一样只被自己的言语恐吓,就能言听计从。

对于童贯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赵信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无为而治」的赵佶,也不是那个对他们全心全意相信的皇帝。

「官家说了什麽,你怎麽回答的?」

童贯的声音中,多了几分紧张。

这微妙的变化,被邓洵武感受到了,他心里莫名暗爽。

这阵子因为他提出不同意见的缘故,被童贯孤立,打压,若不是看在蔡京的面子上,自己的日子恐怕更加难过。

童贯多面军伍洗礼,性子越发跋扈。

对于不是自己人的其他人,压根不放在眼中。

你小子也有害怕的时候这就是邓洵武如今的心态,虽然略显小人得志,但真的爽啊!

越爽,他的心态就越稳。

面上的演技也越发从容。

「官家仔细询问了臣当日的建议,对于辽军有没有可能真的南下,反覆询问。

且官家对于金人的信誉,很是担忧!

他反覆提起金国乃是背誓立国,不可信任—

邓洵武离开的时候,早就和皇帝有过默契,对于凉庭边上的谈话,自然也有腹稿。

他说的内容,跟童贯和蔡京猜测的,倒也八九不离十。

邓洵武没有特意粉饰的言语,看起来更加真实,在确定皇帝对自已的政策依然有疑虑,还是因为他太相信那个小道士啊!

童贯不知怎麽,心头又浮现出吴晔的身影。

如今早就满朝皆知,皇帝从强烈支持联金灭辽到反对,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吴晔。

吴哗以背誓丶风险等各方面入手,为皇帝分析了其中利弊。

又给皇帝提供了一个看似更加稳妥的方案,让皇帝十分安心。

皇帝对那个道士的崇信,都是扎向自己的箭矢——

童贯总有种自己好不容易破了一关,前面还有关口依然是那个小道士把守的感觉。

他深吸一口气,冷冷看着邓洵武:

「那你怎麽说?」

邓洵武道:

「我得太师提点,又得大人教诲,说法自然不同以前。

不过我与陛下说道,陛下依然将信将疑。

似乎对于是否联金,陛下始终有疑虑!

对于前线的战报,陛下觉得是不是派使臣去北方问询一番!」

邓洵武想起宋徽宗的嘱附,选择说出来。

他这一说,童贯脸色大变—

他自信可以掌控所有通往皇宫的信息渠道,无论是安抚使司丶皇城司还是枢密院—

多年的经营,他和蔡京,梁师成等人,早就将皇帝的耳目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他唯独掌控不了的,是辽国人啊—

辽国虽然已经衰败了,如今更是陷入灭国的危机。

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童贯也掌握不了他们的想法「不行,必须继续加猛药才行—」

童贯的脸色阴沉,他已经撒了一个谎,就必须用无数的谎言去填补。

可是这样的话,他身上的风险,也变得很重。

赵信脱出他的控制,这种情况让童贯十分难受。

邓洵武看着童贯表情变幻,心中暗爽。

同时他对皇帝也多了几分敬畏,因为这个话术是赵信教他说的。

以光明正大的阳谋,去试探童贯的反应。

如果童贯有所反应,那就已经说明此间有鬼。

若他为了掩盖,阻止某些事的发生,他会做更多的事不需要邓洵武去寻找渠道证明童贯有没有在军情上作假,他只需要盯着童贯本身,然后将他的表现告诉皇帝就行。

童贯抬起头,冷冷看着邓洵武。

但他很快转换颜色,声音温和:

「太师挑了个好人选啊—」

他将目光转到一直没有说话的蔡京身上:「这邓大人在枢密院,是本官左膀右臂!」

邓洵武从未听过童贯夸奖自己,这破天荒的说辞,看似对蔡京说,也是对他说的。

他也第一次在童贯眼中,多了一种叫做【利用价值】的东西。

果然跟着官家就是好,官家寥寥几句话,就换得童贯对他另眼相看,不对,应该叫做有事相求。

邓洵武从童贯身上,也得到了投奔赵信的正反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