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5(1 / 2)

加入书签

客气两句。

金氏道:“听说豫王殿下麾下有一支骑兵精锐无匹, 叛军不能敌……”说到此处,见蔡氏一个眼色使过来,她想起阿翁在家中说及此事, 都是讳莫如深不肯深谈,赶紧换了话题。

“说起这个,听说华阴许氏将要来人,王妃才来这儿, 身边吃的用的都还不习惯,又如何招待贵客,阿姑特意选了些东西, 都是长安送来的货, 或许能合王妃心意。”

说着她招呼人把箱子抬进院子, 有野味海鲜,还有新鲜的瓜果蔬菜,种类极多。

肖稚鱼一瞧就知道是花了心思的,笑着谢过,一时心念飞转,思索金氏特意提起的华阴许氏是什么来路。所谓人老成精,蔡氏似有所觉,言语间婉转提醒,肖稚鱼立刻想起来,华阴许氏是仙世的元献皇后的娘家,也就是豫王的外家。

许家行事一向低调,上一回听闻,还是成亲时曾有许家送来的贺礼。

肖稚鱼与蔡氏金氏又说了好一会儿话,两人有意讨好,肖稚鱼客气应对,宾主尽欢。等送两人出去,她回到屋里,叫人把王应青叫来,问他华阴许氏的事。

王应青奉命留下照看王妃,这些日子十分清闲,听肖稚鱼问话,立刻答道:“过些日子要来的是殿下的三舅父,曾任越州长史,三年前就致仕回乡了,陛下突然驾崩,许家也是担心,这才要过来看看。”

肖稚鱼心想这也是人之常情,豫王与陛下是同母所出,许家身为外家哪能不闻不问,便吩咐王应青准备些待客之物。

王应青垂首应声,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肖稚鱼眼尖看见了,问缘由。

王应青道:“好叫王妃知晓,殿下所领的那一路骑兵,就养在华阴。”

肖稚鱼微怔,明白原来背后为豫王出力的便是许家。养一支骑兵,花费银两不说,战马,训兵都要花费大力气,况且前些年还要瞒过太上皇,这里面的门道就更多了。

肖稚鱼想了想,让他再多备一份重礼。

转眼大半个月过去,李承秉仍带兵扫荡叛军余孽。康庆则与康庆恩兄弟都没了,可康福海义子还有好几个,都是能征善战的,逃出去的,就收了范阳残兵败将,另立旗帜,与朝廷大军周旋。

这些人成不了大气候,但在河东仍有根基,李承秉便派兵四处清扫,不断有战报传回来,大大小小打了几场的胜仗。

到了这时,肖稚鱼已经确定,叛军已是秋后蚂蚱,再难蹦跶几天。前世叛军能势如破竹一路打入长安,全是因为太上皇昏聩,边军势大,朝廷内动荡不安,这才引得叛军动乱。今生康福海发兵早了四年,不及前世准备充足,又早早死在举兵的路上,李承秉早作准备,这才有了眼下局面。

两世差别巨大,肖稚鱼想起过去,只觉得犹如大梦一场,不胜唏嘘。这时王应青来到门前,在院门前站住了,禀道:“许家刚才已入城了,正往府里来。”

肖稚鱼叫来婢女,换了身衣裳,收拾梳妆一番。过了没多久,许家的马车已停到门外。

许家来的是豫王的三舅父许崇,肖稚鱼不敢托大,到门前相迎。

一位四十许岁,斯文儒雅的中年男子从马车下来,脸上带着淡笑,拱手作揖,向肖稚鱼行礼,口称王妃。

肖稚鱼忙三两步上前,回半礼,问了声安。

许崇忙摆手说不敢当,回头朝第二辆马车招呼道:“十一娘,还不快下来。”

门帘掀起,头梳双环的婢女先跳下来,随后回头搀扶出一位女郎,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翠眉如柳,玉脸含笑,身材纤细窈窕,因天气热,穿着黄色短袖衫,下着团蝶百花裙,胸前皮肤如雪似的露了一片,是个少见的美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