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2 / 2)
马钱子不敢说什么,只道:“这院子也不错的,收拾干净就好了。”
最后决定租这个院子,租金一百八十两银子,押金五十两。
回到牙行王瑛把提前换好的银子交过去,有账房称了银子后开始立租契,租金加上押金一共二百三十两,签子画押后概不退还。
按完手印牙郎将院子的钥匙给了王瑛,“明年到期前一个月来续租,不然到期不走就从押金里扣租子,押金扣完会派官差撵人的。”
王瑛收了钥匙礼貌的点点头,回去便叫上田大牛他们过来帮忙收拾院落。
屋子里面什么都没有,需要重新购置一些生活用品,趁着买东西的功夫王瑛把整个府城都转了一遍,大致了解了府城的地貌和物价。
冀州府一共有三条主干路,正阳、正通、正和三条街。
正阳街就是他们前头这条大街,也是府城的商业街,一整条街上几乎全都是商铺,东西两边的铺子大多是卖杂货的,往中间走就变成卖吃食、布匹、银楼之类的精细地方。
从正阳街向后延续的住宅区,居住的多是商贾、富庶人家以及书香门第。
正通街在北边,这条街则主要分布着政府机关部门,驿馆就坐落在条街上,府衙、六司以及军部也都在附近。
当然这边也有住宅区,但能在这住的几乎都是达官贵人,普通人有钱都买不到这边的房子。
至于正和街则在最南边,这里是贩夫走卒最多的地方,也是下九流的地盘。
戏坊、妓馆、赌坊比比皆是,正经人轻易不踏足这边。
都说居大不易,古人诚不欺人。
同样一根鸡毛掸子,镇上卖十五文,在府城买五十文,讲了半天价才便宜五文,价格足足翻了三倍。
布料也不便宜,一匹细棉布作价一贯三百文,镇上卖的七百多文。
吃食更是价高,大概受水患影响,一斗粟米一百五十文,一斗灰面两百文,之前在镇上灰面才八十文一斗,不过算起来也比县城好一些,龙泉县的粟米都涨到三百文一斗了。
试验田里存的这些麦子满打满算才能卖一百五十多两银子,还是得想办法做生意赚钱。
花了三天时间,大伙将租的房子简单收拾干净,家具都是挑拣便宜的买的,眼下手里的银钱紧张,等以后条件好了再另换新的。
正房的两个主卧,买的是榆木的架子床,一张床十多两银子,这样的木床若是放在乡下,找木匠打至多三贯钱。
下人们用得床就简单多了,都是用木板订的简易床,胜在结实耐用,七八张加起来才花了两贯。
其次就是修补房子,花钱雇了两个木匠,将房子的门窗都重新修补一遍又花了三贯钱。
余下的零零碎碎,锅碗瓢盆置办完用了一贯多,屋子终于算是收拾妥当。
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一家人从驿馆搬了过来。
一进院子小元宝就高兴的来回奔跑,在驿馆的时候阿父总拘着他不让乱走,如今终于有能放风的地方了。
“慢点,别摔着。”李氏和青芸跟在后面进来。
“嫂子租的这院子真好。”
“是啊,齐齐整整的,屋子又多,等青岩他们回来了也住得下。”
王瑛道:“刚开始看了一间三进的院子,比这还宽敞呢,就是租金太贵了没舍得租。”
李氏拍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