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8(2 / 2)

加入书签

“菜铺开业那日,我亲眼看见同知府上的马车过来,给铺子里送了条生意兴隆的木匾,菜铺的掌柜还叫王大人伯父。”

几个老板一听瞬间明白过来,王同知,王家菜铺,指不定这菜铺子后头的老板就是王大人。

所谓民不与官斗,商人就更不敢了,他们溜须拍马都来不及,哪敢为这么一点蝇头小利上赶着触官爷霉头。

这顿饭吃完,王瑛是王同知侄子的身份被彻底做实。王家菜铺也再也没人敢惦记,不过这西红柿却非常得大伙的喜欢,几个老板回去不约而同的跟自家夫人说了一下。

第二天,铺子刚开门就来了七八个小厮,点名要买西红柿。

王瑛见状直接把价格订到四十文一个,每天最多卖五十个,来晚了就得等明天才能买。

这种饥饿营销很奏效,西红柿很快就在城中火爆起来,能吃上西红柿几乎成了一种时尚潮流。

可别小看古人追求时髦的态度,几乎跟现代人一样,为了尝一尝西红柿的味道,不少人专门排队过来蹲守。

居然还衍生出“黄牛”,排队买柿子然后再高价卖出去,转手一枚果子就赚了几十文。

没办法王瑛只得又加了条规矩,每人每日最多只能买五个果子,多了就不卖了。

有的人吃完还写诗,最有名的是府学一位叫宋安的学子,写了一首名为《红柿》的诗,“朱实圆而润,酸甜沁齿牙。初尝犹带涩,细品转清嘉。”

这首诗给西红柿再扬了一次名,就连外地人都知道冀州卖一种果子,味道十分独特,价格昂贵且供不应求。

还有人研制出了新的吃法,例如将西红柿切成薄片夹上山楂片一起吃,也有剁成泥做成酱料的,诞生了最早的番茄酱。

生意持续火爆,王家菜铺俨然成了网红铺子,短短半个月就赚了两百多贯钱,给旁边的几家铺子眼红的够呛。

不过眼红归眼红到底也没人敢做些什么,背地里王家菜铺早跟官府挂了勾,谁敢打官家的主意啊?

*

晚上回到家,洗漱完王瑛早早来到试验田侍弄菜。

如今试验田虽然有一键种植、一键除草和一键收获的功能,但减枝除苗还得人工才能完成。

忙活了一会儿陈青岩也进来了。

“你来的正好,快过来帮我除苗,这芹菜种得太密了,容易长不高。”

“哎。”陈青岩脱了外衫,卷起袖子过来帮忙。

托王瑛的福,之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如今干起农活像模像样。陈青岩不光会种菜除苗,之前没出一键收割的时候,他割麦子也是一把好手。

忙活了半天两人把三笼芹菜除完苗,王瑛从低温区域拿了两根冰棍过来,两人坐在桃树下一边吃一边聊天。

“这几日铺子的生意怎么样?”

王瑛指着试验田道:“你自己瞧瞧就知道了,菜都快供不上卖了。”

“看着好像比在镇上卖的好。”

“好太多了,府城有钱人多,消费也高,菜价定那么高都有人抢着买。这西红柿之前在镇上卖十文一个大伙都嫌贵,如今卖四十文一个,好家伙这帮人都抢着买!”

“四十文?”陈青岩也被这价格惊了一下,巴掌大的果子竟然能卖上这么高的价格,确实让人意想不到。

“还有人给它写诗呢!”王瑛念了两首,给陈青岩逗得哈哈大笑。

“生意再好你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我见你这几日都瘦了。”

这段时间刚开业王瑛确实累的不轻,不过收获感也是满满,看着钱箱里的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