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8(2 / 2)
说来王益这几个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最多考到秀才就止步了,再往上是一步也走不动。
“哎,儿子算指望不上了,只盼着几个孙子能有点出息。”
粱伯卿有些无奈,自己这老友年岁越大越不如当年的洒脱了。
“不说我了,你的几个徒弟明年准备下场了吗?”
“是,青岩和青淮先考,青松年纪小等两年再说也不迟。”
“这几个孩子聪明才俊,看着就不是池中之物,若能一举夺魁我也跟着沾沾光。”
每个州府考中的举人越多,考评就越好,前年秋闱冀州只考中了七名举子,在全国十七州中排第九,算是中规中矩。
而苏州排在第一,考中的举子共三十三人,扬州排第二,考中三十一人。
排在最末等的那些都是穷乡僻壤的州府,可能一个都考不出来,所以一旦发配到那种地方,这辈子想要做出点政绩可难喽!
第114章
两人在王家一直叙话到晌午,王同知非要留二人用饭,粱老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便带着陈青岩留下了。
刚好王同知的几个儿子也来了,便一起吃了顿饭。
他最大的儿子今年三十四岁了,因为只是秀才身,被安排在府衙做了个闲职。
二儿子今年也三十多岁了,头脑愚笨(智商低下),如今在监狱做了个典司,听他一说话就知道跟正常人不太一样,吃饭的时候居然提起狱中怎么刑讯的,那场面描述的属实下饭,把王益气的摔了筷子。
“不想吃就给我滚回去!”
他还想跟父亲对吼,被老大扯着胳膊拉了下去,老三和老四也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跟着一齐下去。
这种事几乎每次全家一起吃饭都能碰上,若不是赶上过年,王益平常都不让他们来家里,省的丢人现眼。
“伯卿见笑了,我这三子脑子不开窍……”
粱伯卿也是震惊不已,记得当年见他这几个孩子,只觉得愚笨并没想到会是这般模样。
心里这才明白过来,为何老友一把年纪了还汲汲营营想着往上爬,若不钻营等他没了,这个家就得散伙。
“哎,这些年辛苦你了。”
这顿饭因为这桩插曲吃得不欢而散,王同知送二人出来时,约定好下次出来好好喝一杯。
坐马车回去的途中,陈青岩眉头紧蹙,整个人显得格外沉默。
“想什么呢?”
“在想怎么给元宝开蒙。”
粱伯卿愣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他才两岁开什么蒙?笔都握不住。”
“弟子就这么一个儿子,总归是想帮他谋划好,省的以后走歪了路。”
“放心吧,三岁看老,元宝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必不会让你和王瑛操心。”
“托老师吉言,希望如此吧。”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打他有了元宝,才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意义。
明个就是大年三十了,家里该准备的年货也都买齐了,铺子关了门暂停营业,一家人聚在家中享受团圆之乐。
*
一大早天上飘起了雪花,给这个春节增添了几分年味。
元宝早早就换上了新衣服,红色的对襟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