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8(2 / 2)

加入书签

粱老看到第一眼就夸是把好琴,虽然琴弦断了两根,但琴身完好无损,用上好的云杉所制,这样的琴若是全新的至少能卖到百贯。

买了几根琴弦替换下来,跟新的没什么两样,拨动起来有金石之韵,而且余韵悠长。

不过陈青岩的琴技还停留在辨认宫商角徵羽的阶段,勉勉强强能弹一曲月明小调(古人哄孩子哼的歌曲。)

而且一弹起来就忘情了,杂音吵的人耳朵嗡嗡直响,牛听了都直摇头,弹了一上午就被粱老烦的赶回去默写四书。

*

转眼就到了县试这一日,天还没亮陈家的灯便亮起来了。

梳洗、更衣、束发,王瑛将木簪插在陈青岩的发髻上,双手放在他肩膀上看着铜镜里的人。

他有种预感,今日之后眼前的人如蛟龙入水白浪冲天,定能一鸣惊人!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ü???é?n????????????﹒?c?ō???则?为?屾?寨?站?点

陈青岩侧头吻了吻肩头的上的手,“放心,这次县试我一定会努力考好。”

“嗯。”

其它屋里陈青淮和陈青松也穿好衣服了,因为县试有规定,不能穿戴夹层的衣物,所以衣服都是单衣,但里外穿了四五层,最里面还是一件贴身的羊皮马甲,所以并不冷。

陈婶子把扁食下了锅,猪肉芹菜馅的,热腾腾的三人一人吃了一碗。

最后检查了一遍考篮,确定笔墨砚台没有遗落,除此之外每人还带了一袋干粮和一个水囊。

县试一共考五场,共考三日,县试的考试内容包括四书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

前两日是每天两场,上午下午各一场,到了第三日最后一场最后一场依成绩顺序写出姓名发榜。

第一名称县案首,最后一名主考官要用红笔在后面勾一个结束的椅形记号,所以戏称为坐红椅。

最后榜上有名的一律送参府试,考中者便是秀才身了。

李氏和方菱拉着儿子眼里满是慈爱,嘱咐道:“到了考场别紧张,不管能不能考中都要把题答完,不要弄污试卷。”

三个孩子点头应下。

陈光赶来马车道:“寅时了,该走了。”

粱伯卿带着三人上了马车,其余人则挤在后面另一辆车上,锁上大门朝县试的考场驶去。

往常这个时辰街上几乎见不到人,今日尤为热闹,时不时就能看见马车骡车经过,扰得路两旁的人家都点了灯起来,站在门口看热闹。

走到半路上,居然还堵了车。

说是有位学子被马车撞了,正堵在路中央没办法走,车上的人心提到了嗓子眼,不知是继续在车上等着还是下车步行,千万别误了时辰。

不过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前面的马车动起来大伙的心也落了地。

一路有惊无险的来到考场外,将马车停稳后依次下了车护送着三人前去排队。

他们还算来得早,前面刚排了七八个人,三人拎着考篮排在后面等待考官叫号。

点名入场是件非常繁琐的事,要一一核对考生的名字、年龄、籍贯以及相貌特征,防止有人作弊替考等。

古代不像现代,准考证上有照片,照着核对一下就能看出来,古代全凭文字描述,例如陈青岩的描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