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8(2 / 2)

加入书签

第148章

屋里李氏闻声连忙起身,急匆匆的出了屋子,穿过垂花门看见站在院子里的两个侄子,激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禀文,禀辰你们怎么过来了?”

二人拱手道:“见过姑母,二弟今年也打算参加乡试,刚巧姑母你们在府城,便投奔您来了。”

“快进来。”二人跟着李氏朝后院走去,路上悄悄打量四周,看来姑母和表弟他们在府城过的还好,放心了许多。

不多时王瑛也出来了,双方见了礼,王瑛还记得这俩表哥,元宝满月的时候他们来过,一晃都过去两年多了。

李氏叫下人沏茶,自己则询问起老家那边的情况。

“大哥和嫂子身体还好吧?去岁送来的信上也没写,我一直惦记着。”

李禀文道:“我娘身体好着呢,我爹就是腰不中,早些年受过伤落下了病根,到了阴雨天就犯病,原本打算跟我们一起来的,结果临走前两天又犯了腰疾就没来。”

李氏一听心里揪了起来,“没找郎中好好瞧瞧吗?”

“看过了,郎中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开些温补的药吃着,祛不了病根。”

王瑛道:“这次乡试结束后在府城转转,看有没有治腰痛的郎中给开几副方子。”

二人点头应下,李禀辰道:“怎么不见青岩表弟他们?”

“府学还没放假,可能还得等几日才能回来,前院有客房,你们先安心住下来,等他们回来再一起读书。”

舟车劳顿大半个月,二人都疲惫不已,陈伯带着二人去安顿住的地方休息,晚上再一起吃顿饭。

*

一直到八月初三,府学才放了假,最后五天给学生们自行安排调整心态。

临行前,院长召集了所有即将参加乡试的考生讲了一次话。

“诸生听之:

夫学如耕田,勤者获粟,惰者芜其亩;思若浚井,深者得泉,浅者涸其源。

今考期将至,尔等焚膏继晷,砥志砺心,勿使光阴虚掷,韶华空负。

昔苏秦刺股,终佩六国相印;匡衡凿壁,卒成一代经师。非其天赋异禀,实乃力学不辍。

尔辈青春正茂,志气方刚,当效古人笃学之志,不负师长之望,父母之托。

然考试者,非仅为争名次之高下,实乃验所学之浅深。故宜沉心静气,慎思明辨,勿躁勿慌。

答问之际,如泉涌而笔随;审题之时,若镜照而神会。得失荣辱,皆存乎一心,但求无愧,何虑其他?

勉哉诸生!愿尔等挥毫如风,答卷似雪,蟾宫折桂,雁塔题名,吾当置酒以待,共贺成功!”

考子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齐声道:“喏!”

府学放假学生倒也没全都回去,大部分外地的考子依旧借住在府学,不然现在很难找到住的地方。

为了方便这些学子们生活,府学的食堂依旧供应饭菜,还有夫子帮忙指导答疑。

陈家三兄弟倒是不需要留在府学借住,毕竟这边的环境不如家里。前几日刚搬到新买的院子,这边比租的房子更宽敞。

王瑛还特地给他们三留出一个读书写字的大书房,中间可以用屏风挡上各自独立,也可以挪开一起讨论问题。

回到家,陈青岩看见两位表哥到访,十分高兴,拉着他们询问了半天。得知二表哥今年也参加乡试,几个人便兴匆匆的讨论起来。

大表哥李禀文不考了,他今年二十八岁,家里大儿子都十岁了,再过几年都能下场试试了。加上这几年混迹官场,早就荒废了学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