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0(2 / 2)

加入书签

另一边刘昌邑则跟府城的秀才们站在一起,年轻的几乎都是熟人,旁边那些上了年纪的秀才他不认识。

这些人都是考了好几次不中的,因为府学只许念六年,两届不中就不能继续在里面读书了。

其中一位老者更是考了不下十次中,头发已经花白,看起来比他父亲年纪都大。

刘昌邑在心里感叹,这么大年纪都不知道能不能看清卷子上的字,他师父卢老现在眼睛就花,字稍微小一些都看不清。

一直等到辰时一刻左右,贡院的大门才打开。

府城的学子是最先点名进去的,三百多人浩浩荡荡的排着长队朝大门走去。

因为人数众多,一个一个的搜得搜到明天早上,所以分了三个入口,三名学子同时入场搜身。

刘昌邑还没准备好就点到他的名字了,二楼秦芙蓉紧张的揪着手帕,目不转睛的盯着儿子。

隔壁房间刘大人也同样如此,今日他约了几个同僚一起过来的,尽管面上不显,但心早就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儿子搜子的时候出现意外。

看着儿子进去后半晌没有被赶出来,吏官又叫了下一位考生入场,心这才落了地。

府学这边光搜子就搜了近两个时辰,其中有两人在身上搜到小抄,被撵出考场再不许参加科举。

后面的考生看到二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模样,吓得脸色苍白,那些怀有侥幸心理的人赶紧把提前藏好的抄子丢掉或者直接吃掉,免得后面被查出来不能再考试。

网?阯?f?a?布?页??????????€?n????????????.???????

待府城的秀才们都进去后才开始轮到各县的考生。

整个冀州府一共十七个县,此次来参加考试中,人数最多的县城大概六十多人,最少的才七个人,照比府城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古代教育就是这般,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有钱和有权人的手里。寒门难出贵子,就算头脑聪明没有人开蒙,一辈子也离不开那一片土地。

所以陈青岩对师父的感激之情等同于父母。父母给了他生命,粱老则扶着他一路走上科举这条路,不图回报,受益终身。

巳时左右终于轮到龙泉县的考子们入场,随着考官一声:“龙泉县,清水镇,陈青岩。”

“学子到!”陈青岩清亮的声音响起,他昂首挺胸拎着考篮一步一步坚定的走进考场。

同县试和府试不同,乡试检查更加严格,吏官会带着他进一个用粗布围着的简易屋子里。先命他脱掉鞋袜,解开头发,然后把身上的衣服全部脱光。

没错,连亵裤都不许穿,每一条奇葩的规矩背后都有更奇葩的原因。

天武年间曾有一名考生在大腿内侧写抄子,要不是小解的时候被监考官发现就被他钻了空子。

自那以后乡试所有考生必须都把衣服脱光检查,防止有人在身上写小抄。

身上检查完,衣服翻检完才准许陈青岩穿上,继续检查考篮,笔墨砚台仔仔细细每个角落都检查到了。

食物也没放过,十张大饼每张都撕开,怕其中夹带抄子。

确定没有问题给陈青岩发放了号牌,让他拿着去自己的号房。

陈青岩看了眼号码,三百七十八号,三十间号房为一排,算下来应当是第十三排,一盏茶的时间终于找到自己的号房。

谢天谢地号房不在厕所旁边,而且离着还挺远的,这就是最幸运的事!

虽然八月天气已经不那么炎热,但六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