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7(1 / 2)

加入书签

的酸楚, 轻叹了一声, “玉玑, 你年轻,不懂流言是刀, 可以杀人。”

尤玉玑平静地望着王妃,眉眼间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 显然并没有被王妃说动。

王妃叹息:“孩子,过几日我打算把安之送去军中,让他在军中历练一年。他会长大懂事的。”

尤玉玑开:“王妃, 当时我与世子签下和离书,您让我再考虑考虑。”

王妃头。

“我从未动摇过。”尤玉玑温柔的语气说着坚的话,“这世间所有的人和事,皆可分为在意与不在意。流言是不是刀,若我不在意,它便不能伤我半分。”

王妃蹙了眉。

尤玉玑将当日两人签下的和离书放在桌上,沉静道:“王妃,玉玑不是一个冲动莽撞之人。当日写下和离书便是去意坚决。之所以答应王妃回去考虑考虑,是推脱之词,是在等西太后回京。”

王妃眉深紧。

今天,是西太后从别宫回京的日子。

晋南王了半晌,脸色越来越凝重,不由开:“若是寻常婚配,本王绝不多言儿女之事。是这桩婚事可是当年西太后亲下。父皇向来重孝道,和离之事恐怕会惹怒龙颜。”

他微眯了眼,盯着尤玉玑,言语间带着警告:“你担起吗?”

尤玉玑神色从容,反:“王爷亦在担心被陛下责怪吧?”

这桩婚事复杂,走到和离这一步,若惹陛下降罪,罚的也不会是尤家一家。

“若到谅解自然是好事,若陛下不悦……”尤玉玑唇角的那抹浅笑慢慢散去,“我的父亲战亡于疆场。按照本朝律录,品以上武将若战死疆场,妻与子非叛国免死刑。何况,陛下是惜才之人,尤其是降国臣子。”

那场赐婚,本是为了诸降国融合。可高嫁到王府的降国人,有尤玉玑一个。是因为她父亲的战死,这场高嫁便是赏赐。

晋南王笑了,他笑道:“怎么,你尤家认为这场婚事解除,带给我晋南王府的害处会大?别忘了晋南王府姓陈!”

尤玉玑几乎没有停顿,接上话:“开了春,是陛下的六十整寿。”

有些话,尤玉玑不能说太明白,不能多一个私论朝政的罪名。

——陛下不会愿意挑选一个不善待降国的新帝。

晋南王懂了。他哈哈大笑,反:“这话有意思。本王亦是赞同。可陛下赐婚的降国武将遗女,被逼和离,于本王能有什么好名声?”

从一开始,晋南王心里就明白,他必不可能将尤玉玑放走,一要将人锦衣玉食地养在府中。陈安之可以胡作非为,大不了按个年少不知事的纨绔罪名。可是他晋南王府不能苛待尤玉玑。

晋南王府与陈安之密切相关,却并非完全等同。

对于晋南王府来说,将尤玉玑养在府中,不同意和离是益处大的做法。

对晋南王的逼,尤玉玑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是说:“西太后是位和善的老人家。”

晋南王愣了一下,才说:“那是自然。”

陛下幼年并非宠的皇子,他的生母也就是如今的东太后身份低不宠,连带着他也被欺负,幸好西太后心善向先帝求情将他养在身边好好照拂。陛下未登基之前,一直被西太后照料。是以,陛下登基之后,才立了两位太后。

“先前我与王妃说我在等西太后回京。是因为当日赐婚虽是陛下的意思,赐婚的人却是西太后。西太后和善慈爱,先向西太后禀明原委,总好过直接禀陛下。”

晋南王皱眉,不赞同尤玉玑所说:“你是不顾两家荣辱,执意要和离。这样的行径岂不是自私了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