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4(2 / 2)

加入书签

大监语焉不详,对宫中情况一概不敢透露,只毕恭毕敬请朝臣们各自回府。

众人无法,只得转头离去。

事情至此,大臣们终于感到局势的错综复杂,唯恐将要天翻地覆,纷纷聚到王玄治等几位宰相的府邸外,流连不去。

朝中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民间百姓对此却一无所知,仍如以往的几十年、数百年一样,家家户户都在庆祝新年与上元。

与除夕一样,上元是长安一年里仅有的不设宵禁的日子。

这一日,民间屋舍大敞,街巷灯火辉煌,男女老幼穿戴一新,穿行在悬满花灯,亮如白昼的街头巷尾。

夜幕降临,年轻男女相会在晴空朗月之下,文人墨客泼墨挥毫,赋诗作词,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绚烂多姿的夜色中。

唯有各坊市之间巡守的金吾卫将士们时刻戒备着,不敢有半分松懈。

宵禁一开,必会生事。

大到有游手好闲者趁机寻衅滋事,花灯焰火不慎走水,小到年轻男女相携私奔,孩童长辈迷路走失,都需金吾卫处置。

可今年的戒备森严,又与往年不同。

两万名金吾卫将士中,有一万余人并未被分派至各坊市巡守,而是都聚集在西北面的光化门附近,似乎在等待着某个时机。

而在十几里外的太极宫中,父子之间的纷争终于彻底爆发。

80. 惊变 阿父,你莫怪我。

“……供词和证物都在这儿了, 奴亲自审问,桩桩件件都对得上,应当不假。”

甘露殿中, 中御大监跪在暖烘烘光洁如漆的地上,压着声音回禀。

赵义显的面前正搁着厚厚一叠供词, 供词的旁边, 则是装了证物的托盘。

所谓的证物, 便是太子赵怀悯的服饰,有外袍上的饰物,也有贴身的里衣。此外, 还有他赠给薛贵妃的几样首饰。

赵义显起初还能平静地一字一句看着供词,可很快,翻动纸页的手便微微颤抖,翻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最后,干脆将托盘里的证物用力一扫,直接扫落在地上。

“不知廉耻,真是不知廉耻!”他气得苍白的脸涨得通红,五指捏着手边的纸, 忍不住怒喝,“去, 把太子带过来!”

大监转身要去,可走出两步, 又想起了什么, 回过身来,迟疑地问:“大家,贵妃……要如何处置?”

此事现在还捂得严严实实, 除了被看押着的几名淑景殿的宫女外,无人知晓。

薛贵妃原本已是后宫半个主人,如今沦为阶下囚,实在令人唏嘘。

大监想起先前在牢狱中见到的情形,心中难免生出恻隐。

人前风光了许多年的美丽女人,被扯下身上的华服美饰,披头散发地关在不见天日的屋子里,仿佛一朵开得正艳的鲜花,被生生从枝头上折下,毫不怜惜地丢在污泥浊水中,枝叶枯萎,零落成泥。

可她在牢狱里,也依旧高昂着头颅,一点不见颓丧之气,连交代与太子之间的私情时,都洒脱不已,甚至还带着几分难言的嘲弄与不屑。

“赐她鸩酒,不许走漏风声。”赵义显盘坐在榻上,双手搁在膝头,仿佛在尽力缓和情绪,闻言毫不犹豫地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