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 / 2)

加入书签

三嫂于倩是个快言快语的,她看着小可怜似的六叔,忍不住问道:“那乡下粮食很贵?每个月二十块钱,竟然吃不饱吗?”

席家虽然有好几个拿工资的,但毕竟三个儿子都有了自己的小家,而且孙子孙女一大群。

席文明是绝不会让自己的后代当文盲的,无论如何都会让孩子们去上学,这就是一笔开销。

其实最大的开销就是一群孩子们的吃喝用度,因为没分家,各家每个月都会上交一半的工资,由曾柳华分配。

这些钱曾柳华会存下来一些,然后每个月寄二十块给席于飞。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她也会偷摸的增加个十块八块,要知道二十多块钱相当于城里一个临时工的工资了,养活一个人吃喝绝对足够。

席于飞啃着排骨,听到这句话叹气摇头,“三嫂不知道,乡下日子苦。东北那嘎达半年都是冷的,粮食只能种一茬,更别说还得交公粮,一年到头要不是我大伯二伯家挖野菜上山打猎,真真是要把人饿死。再说了,我拿着粮食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吃吧?就算不给大人,可是老人孩子呢?眼睁睁看着他们挨饿?”

那些年,乡下确实不好过。

先是大锅饭折腾的一溜够,然后又得交公粮,剩下那点儿粮食压根抗不过一年。等下了雪,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猫冬,别说一日三餐了,一日能有一顿吃饱都算是好日子。

别说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老天不作美,树皮都给你刮干净吃了,还鱼呢,鱼屁都看不见。

他们那个大队靠着山,这都算好的了,毕竟山里也是有产出的。野菜,蘑菇,兔子山鸡之类。可是山上不止有这个啊,还有野狼熊瞎子跟野猪!

有一年熊瞎子和野猪不知道为什么下山,一宿愣是祸害了大半个村子,死伤无数。地里的粮食更是被祸害的一塌糊涂。

就算这样,也得交公粮。

“我还算好的呢,至少有亲戚帮衬,家里寄的钱都买了粮食,大伯娘算计着吃,顿顿也少不了我的。别人可就不会这样了,就我们大队的知青去山上捡柴火,冻死了俩,还有一个被野猪拱了,脸都烂了。村里的青壮到了冬天可以去林场挣工分,天天砍木头扛木头,压根吃不饱,但总比在家饿着强。”

席于飞可真的没说谎,都说什么下乡种地到处都是粮食能吃饱饭,如果真这样,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下乡?为什么下了乡的知青天天盼着回城?撑不住的知青干脆嫁给村里的人,不就是为了有人能帮衬一下,不至于饿死累死冻死?

知青们本来就岁数小,正是能吃的时候,有的时候半夜饿的眼睛都绿了,偷摸跑牛棚吃那些给牛和骡子吃的饲料。

从到了乡下五谷不分,到能认识十多种野菜,恨不得把山里的东西都背回去,年纪轻轻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只需要半年。

席于飞住在自己亲戚家,其实已经幸福多了。

要知道,知青在乡下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村里人都觉得这是一群少爷少奶,还喜欢讲大道理,跟人梗脖子对着干。干活不咋地,吃饭没个够,吃不饱甚至还会想歪主意。

虽然大队长三令五申不让村里的人去招惹知青,但架不住知青有想法,也架不住那些二流子去骚扰女知青。

席于飞因为家里总是给寄钱寄粮食,也被人惦记过。但他家在村里有亲戚啊,堂哥堂弟一大群,几次试探后就没人找他麻烦了。

三嫂于倩听完,眼圈就红了,吧嗒吧嗒掉眼泪,“小六啊,嫂子我是真没想到乡下这么难。之前你总写信打电话要钱要粮食,嫂子我还抱怨呢。你可真的是受苦了,还好回来了,赶紧吃,吃肉,多吃点儿!”

说着,她就给席于飞夹了好几块大肥肉。

这可是好东西,如今谁家肚子里都没二两油水,肥肉买回去都要炼油慢慢吃,这种大片炖在酸菜里的肥肉,就连席家都有日子没吃到过了。

曾柳华也跟着哭,手绢都哭湿了半条。

席文明叹了口气,道:“不管咋样,咱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